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这学期的新版劳动课,有啥不一样?

作者:曹可可 编辑:曹可可 来源:浙江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2-12-18 20:46:00

       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门独立课程,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共设置10个任务群,并且要求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劳动课为何要成为独立课程?有哪些变化?应该如何上课?……学期即将结束之际,之之和阿江走访省内部分中小学,并采访相关领域专家,看看劳动课的新面貌。

  

  

  理念再更新

  

  

  “劳动课将成中小学独立课程”的消息登上热搜后,不少“80后”“90后”网友想起了小时候的劳动课。

  

  

  

  实际上,劳动课一直存在,但并非始终作为独立课程进入课表。

  

  有学者梳理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小学增设了单独的小学劳动课和中学劳动技术课。2001年6月,两者被纳入“劳动与技术教育”中,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后者包含一定的劳动活动,但劳动课的课时遭到压缩。直到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再度被独立出来。

  

  浙江的情况稍有不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劳动教研员管光海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省就坚持在中小学开设独立的劳动课程,有手工劳动、劳动课、爱劳动、劳动技术、劳动与技术等不同的名称,并开发了配套的劳动教材。

  

  2021年6月,省教育厅教研室对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一次基础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学校将劳动课纳入课表,保证每周1课时的落实。

  

  

  

  不同学段每周一课时落实情况

  

  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浙江大中小学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每周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少于1课时”,比全国时间线提早一年。省教育厅教研室还开发了省编劳动教材,劳动课程建设有了系统依据。

  

  

  

  由于弦歌不辍,浙江劳动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与上海、江苏等地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有完整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省份。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正高级教师蒋雄超从2005年起就负责学校劳动教育,过去一年里见证了从”劳技课“到“劳动课”的转变:“之前上课更关注‘做’,主要评价学生有没有把作品做出来、做得怎么样。现在更关注‘育’,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整体态度怎么样、有没有发现并探究问题、有没有合作意识。”

  

  在管光海看来,新的劳动课是对以往重视技术传授、忽视品质培养等问题的纠偏,凸显了育人理念的变化——从关注工农业生产劳动拓展到日常生活劳动,从侧重“经世致用”到更着眼于个人全面发展,“新的劳动课更加强调劳动的育人价值,注重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思维、劳动品质的全方位培养,避免‘有劳动无教育’‘有技术无品质’”。

  

  

  体系再完善

  

  

  走进台州市学院路小学行知校区,仿佛置身于一座立体农场:楼与楼之间的空地是水稻田,二楼的休闲区开辟了中药园,三楼是玉米高粱地,顶楼则是台州百果园。在特意打造的“都市田园”等场所,学校以劳动实践为支点,对德育、科学、综合实践、音体美等课程进行统整,确立多个项目的课程体系。

  

  

  

  “双减”政策落地后,校长陈凌峰迅速修改了原先的课后托管方案,在原有的1小时“作业+特长”课程基础上,增加了半小时的“劳动教育+体育”时间。“接下来还会继续丰富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让每一个孩子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知识。”

  

  

  

  “‘有劳无育’的现象曾经挺常见,劳动活动很容易变成学生玩乐的场景,必须经过结构化思考、系统化设计、融入性实施,有所改变。”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校长戴振锵介绍,学校在顶层规划中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主题教育、拓展课程、课后服务等课程和文化建设中,“学生们时时刻刻能够接受劳动教育,这下离‘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区域层面的统筹整合也在进行。11月22日下午,宁波云龙劳动教育共同体宣告成立。该共同体由宁波市劳动教育指导中心、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云龙镇教辅室、云龙中学、王笙舲小学教育集团、甲南小学等共同组建,使劳动教育在课程上做到小学、初中、高中衔接,并与产业行业相关联。

  

  

  

  “共同体成立后,各成员机构会有明确的分工。比如,鄞州职教中心学校根据现有的专业和课程,提炼出若干‘技能项目’用于开展劳动教育,供初中和小学选用。”宁波市劳动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

  

  

  场景再拓展

  

  

  我们曾经报道的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小学,把学校背靠的山丘加以改造,建成了“丛林探险“项目,深受学生欢迎。

  

  为了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又在教学楼后面开辟了占地约1亩的农事体验农场。“劳动要尽量走出教室,但校园农场总共就那么点地方,除草项目也只够一两个班学生体验,所以必须再向外拓展劳动空间。”校长许强说。

  

  

  

  许强选择的路径是带领学生走向社会。11月初,学校与当地景区合作,带领学生参加“丰收节”,在梯田间体验古法收稻、挖番薯。“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因地制宜,我们还带学生进工厂观摩、体验父母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的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显示,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始终受到“劳动场地与资源缺乏”的掣肘。为了开辟新的劳动场地,学校“八仙过海”——

  

  杭州濮家小学笕新校区开辟屋顶农场,除了种蔬菜、果树,还有稻田养鱼、葡萄园、中草药园、猪场等一共8大区块,面积2300多平方米,每个季节要种15种瓜果蔬菜。

  

  

  

  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小学把空置的阁楼改造成太空舱和异形星空的金工坊。这个新型空间采用语音控制系统、通电膜变屏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数字化、物联网技术,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

  

  

  

  根据2021年10月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学校劳动教育场所使用最多的是“普通教室”(74.5%),其次是“校内种植园”(63.6%),第三是“传统工艺类教室”(46.5%),校外劳动基地占比偏低(35.8%),而技术制作类和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家政类专用教室相对更少。“这表明,学校亟需加强劳动教育场所建设,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为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保驾护航。”管光海建议。

  

  

  力量再壮大

  

  

  目前,不少学校都由班主任兼任劳动课教师。“一方面,劳动课需要教师提前统筹场地等资源、设计活动,这个要求非常高,目前缺乏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学校编制紧张,不太可能招聘专职劳动课教师,一般会以‘全科教师’的名义招聘。”某小学校长透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曲霞带领团队,通过查阅教育部公开资料计算出一组数据,也证实了专职劳动课教师的紧缺:

  

  截至2020年底,即使将“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教师均算作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全国小学、初中、高中的劳动教育教师合计也只有13.08万人,远低于德育(60.92万人)、体育(71.39万人)和美育(84.56万人)等各科教师人数。

  

  “我认为师资不足是个伪命题,其实教学相长,作为老师也是在学习中成长的。而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新教师的劳动素养也不会太低。”蒋雄超介绍,学校会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时,定期组织对劳动课教师的校本培训,交流经验和问题。

  

  

  

  杭州市闻涛小学开展“劳动教师首届厨艺PK赛”,以厨房劳动项目比赛为研训载体,促进教师自身劳动和劳动教育能力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力量也在积极助力,劳模等专业人士的身影更频繁地出现在校园里,以宣讲或技术传授的形式补充师资力量。

  

  

  宁波市聘请56位劳模工匠为宣讲员,定期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累计举办各种宣讲和绝技绝活展示等活动260余场。

  

  由于更关注日常生活劳动,家庭自然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也是育人的关键力量。但现实情况似乎不容乐观:据《北京日报》报道,2021年3到4月,有学者在全国随机抽取了20980个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中小学生,对他们的发展状况做了问卷调查。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发现超九成中小学生都参与家务劳动,但劳动时间普遍不足。

  

  除了学生主观劳动意愿,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是家长的态度。在一些家长看来,家务劳动不值得孩子花时间,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生活技能的养成。

  

  毫无疑问,家长的理念与升学指挥棒息息相关。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在目前的政策标准和相应的要求中,没有把劳动教育纳入中高考。“中高考本身只是当下的、短期的评价标准,学校、家长和社会更应看到劳动教育的长远价值。”

  

  而随着‘五育’并举理念的不断落实,家长的态度也在慢慢改变,省教育厅教研室推出的《家庭劳动清单》就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有了‘让孩子全面发展’这一家校利益共同点,相信劳动教育会得到更广泛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管光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