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让孩子“玩物立志” 浙江、台湾百位中小学校长一起热聊“创客教育”

作者:蔡寅霁 编辑:蔡寅霁 来源:教育之江 发布时间:2016-12-22 14:07:09

你知道“创客”吗?有没有接触过“创客教育”?“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

12月15日-19日,2016浙台基础教育校长论坛在温州市实验中学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上,来自浙江各地的60多位中小学校长,与来自台湾的30多位中小学校长和教育专家汇聚一堂,共话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其中“创客教育” 就是他们频繁提到的一个词。

中小学为何要开展创客教育?怎样让孩子在创造中汲取知识,在创造中爱上学习?在创客教育上,两岸中小学有哪些特色做法?校长们又有哪些思考和感悟?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创客教育要让学生做什么?它如何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

台湾南华大学教授 邱馨仪  

从理念上说,创客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设计思考、有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在实践层面,就是在动手做的基础上,整合知识与经验,尝试错误,进行改变,是学习行为模式的调适与扩增,是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成长。

创客教育以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ematics)为核心,培养学生“以科学为本”“以科技为用”“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的生活美学实践能力,让学生用脑想,动手做、开心玩、放心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探究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温州市实验中学校长 倪彤  

开展创客教育,就是要追随兴趣,激发潜能,让学生从“玩物丧志”变成“玩物立志”,通过创设各种平台,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通过探究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客教育发展有三大要素:课程、空间和活动。学生在创客课程中进行实践,拓展能力;在创客空间里进行体验和探索;在创客活动中进行分享和交流。

创客教育促成了学校的多维度转变:学科教育由“割裂”向“跨界”转变;信息技术从“支持”向“融合”转变;教师成长由“日常教学”向“集体研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向“探索”转变。

开展创客教育,两岸学校有哪些特色做法?

宁波市实验小学校长 杨春丽  

我们从去年12月开始探索STEAM创客项目课程,对课程总目标进行设置,一个学期一个项目,不同年级不同主题,比如四年级以“超声波”为主题,五年级以“船”为主题,设置了三类课型:

项目起始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进行学习,主动构建知识;老师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提供学科知识的支持。

项目实施课: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提出创意金点子,设计完成项目的实施路径,列出所需要的学科知识,以及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项目实现课:学生记录自己的收获,完成对创意作品的介绍、交流、分享、包装和展示,创作作品的宣传册和介绍视频等。

STEAM创客项目课程的开展,让学习从固化接收走向了合作体验,孩子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了,遇到不懂的地方会自己去查找资料,会拉着老师过来指导,从拿来主义走向了个性创作。

台湾新竹县东兴中学校长 谢凤香  

创造源自于我们的需要,所有的创造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我以前在新竹的自强国中任教,这所学校曾经存在用电过高的问题,所以在开展创客教育时,我们采取了很多创造性做法,让学校变为节能低碳的学校。比如在教室门上设计了一个开关,没开冷气的时候门会自动打开,加强空气对流;在楼顶设计了收集雨水和洒水的装置,有效降低了校舍温度;还做了节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学校的用电情况。

我们学校是台湾能源科技推动的示范点,又位于新竹科学园区附近,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在创客课堂上教孩子们做太阳能锅、发电脚踏车和风车等节能设备,让孩子们比比看谁的风车风力大。学校把孩子们做好的风车挂在校园里,增强风的流动,起到了很好的降温效果。除了专门的创客课程,学校还把创客活动和日常的理化课相结合,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设计创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解决现实问题。

温州市实验中学校长 倪彤  

我们的创客教育理念是尊重个性,提供选择,等待成长。为此,学校建立了“创客课程树”,在这棵树上,有创意机器类、创意搭建类、创意电子类、创意编程类、创意设计类等“枝干”,有木艺造型、机器人、app手机编程、激光雕刻、电子乐、图文采编、舞台剧等茂密的“树叶”。

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创想部落项目评审会”,学生有什么创意点子,都可以向评审会提交,评审会进行小伙伴分享、评审委员提问答辩和学生代表旁听,最后进行投票立项,来决定是否实现申报立项的创想点子,对通过的项目颁发立项证书。

瑞安市实验小学校长 胡利盛  

对于小学而言,创客教育最重要的是对创新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以及知能的形成和掌握,怎样培养的孩子的意识、兴趣和知能呢?

在课程融合上,我们提出了“提问题、找答案、共分享”的学习方式。“提问题”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初步定下学习思路;“找答案”是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初步定下的研究方法;“共分享”是成果的呈现,又是一种研究的反思。

怎样让学生拥有创客意识?必须要有体验的空间。我们正在校园里建设各种“体验空间”,包括许多前沿科技的体验项目,如航空航天体验、虚拟骑行、脑控赛车、VR技术等。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内容,也有接地气的项目,如水族海洋空间,设备都是师生自己做的,里面养了珊瑚和各种鱼类,还可以监测光照、温度的情况。

在师资供给上,我们以吸引为原动力,一方面对老师进行培训,不单单是科学老师,所有学科老师都要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我们和有特长的家长、专业人员、业余爱好者进行合作,形成自己的创客资源库。

推进创客教育要注意什么?校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台湾桃园市平兴中学校长 黄光雄  

学校要推动创客教育,政策的支持固然很关键,但有了政策以后,各学校还要有自己的发展计划,比如学校的师资结构怎么调整,课程怎么编排,配套活动怎么做等等,在计划里都要有所呈现。我们学校在推广学生发明展的时候,主动和一些大专院校开展合作,获得他们学术资源上的支持。此外,民间企业的资源也应该利用起来,我们和世界著名的半导体制造服务公司——日月光集团进行了合作。有了学术、企业两方面资源的支持,成就一个创客学校是轻而易举的。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校长 李上岳  

创客教育中,校长要起到什么作用?我认为有这样几个角色定位:一是拉拉队长,校长要首先成为创客教育的忠实粉丝,推动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发烧友,要时刻关注和思考创客教育的发展,成为一个懂行的粉丝,我自己就去学习激光切割机,把办公室的牌子都换成自己DIY的作品;三是梦想导师,努力做好内部优化管理,打造好空间和支撑平台,协调好外部环境,争取到更多支持;四是吹响冲锋号的人,小学创客教育的目的在于播撒种子,培育创客素养,传播创客文化,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可能性。

校长要做三件事:一是营造环境文化,让学校处处有创客的身影;二是打造活动文化,把资源铺开,我的想法是打造创客之家,让家长和学生都参与到创客活动中来;四是提升课程文化,比如一位语文老师在教三年级的《赵州桥》一课时,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创客空间设备制作赵州桥模型,融合了各学科的学习。在制作中学会创造,在做中学,这就是创客精神。

台湾桃园市龟山小学校长 杨雅真  

台湾目前在推行“空间美学”的概念,强调课程即工程,工程即课程。所以在建设校园环境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这个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要把学校特色融入到环境建设中,打造空间特色学校,通过环境建设,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具有创客精神学校,这是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学校,这是一个阅读氛围浓郁学校。打造一种浸润式的校园环境,对于推动创客教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当前的创客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台湾南华大学教授 邱馨仪  

是普及还是精英?对创客教育而言,普及应该是前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空间,也有不同的限制。智慧是多元的,比如有些孩子不善于进行逻辑性思考,可是他在艺术创造上非常有特色。所以说,创客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编程、设计、机器人、发明创造等领域,而应该涵盖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不同的孩子展现不同特长的机会。

温州市第三中学校长 吴步旭  

创客教育应该是普及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要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机会。创客概念以“造”为主,造就是要创造产品,就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世界。

在创客教育的持续开展上,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师资方面,创客教育是多学科的整合,而目前我们的教师还是按学科划分,需要研究怎样去培养师资力量;其次,学生简单地做一些东西不难,怎样真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怎么培养卓越的思维品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宁波市实验小学校长 杨春丽  

在开展创客项目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梯度性地培养,在第一轮课程开展时,不少孩子思想跑得快,但行动跟不上。其次,班级的授课方式需要全方位地改变,在创客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需求,老师不能再以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授课。最后,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现在差异还是比较大,要想办法把它们有机整合起来。

你知道吗?浙台两地的教育交流论坛,从2010年就开始举办了,之后每年都举办一次。每年的论坛都聊了些啥?小编带你回顾一下。

2010年

论坛主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举办地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论坛成果:来自台湾科技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浙台两地24所高职院校的30余位院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云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商推动浙台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大计。

2011年

论坛主题:浙江在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挂牌

举办地点:台湾科技大学

论坛成果: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带领浙江高等教育代表团进行了广泛交流。浙江省高校与台湾8所高校签订了交流协议,正式成立了浙江省在台高等教师师训基地。

2012年

论坛主题:当代高等教育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之策略

举办地点:宁波大学

论坛成果:浙江省39所高等学校与台湾16所高等学校就学生就业指导、高职学校合作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16所台湾学校深度探访浙江杭州、宁波等多地高校办学情况。

2013年

论坛主题:两岸中小学全人教育探讨

举办地点:中国文化大学(台湾)

论坛成果: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率浙江省内23所中小学校长与台湾30所中小学校长进行座谈和分组研讨。参访了台湾复兴实验学校、薇阁、静心等多所名校。两岸校长交流了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全人教育等多个话题,实地考察了台湾在文化及创意方面的课程。

2014年

论坛主题:两岸基础教育论坛

举办地点:杭州高级中学

论坛成果:浙江省55位中小学校长与台湾56位中小学校长就学生职业规划、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后台湾校长访问了我省杭州地区部分中小学办学情况。

2015年

论坛主题:两岸基础教育论坛

举办地点:杭州第十四中学

论坛成果:浙江省26位中小学校长与台湾27位中小学校长就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后台湾校长访问了杭州中小学的实际办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