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代画比赛作品成“生意”,小心毁了孩子的前途

作者:胡欣红 编辑:胡欣红 来源:浙江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0-12-06 23:21:17
         “定制国奖级别的作品9000元,省奖4000元,如果国奖未获奖可退500元,但“包得省奖”,未得奖可退全款,所需的作品面试答辩可以负责教授。”据澎湃新闻调查发现,市面上存在可一对一定制绘画、网页设计、动画、科创小发明、大赛计划书等比赛作品的“生意”链条,覆盖青少年至大学生群体的各类重要赛事。
  
  比赛作品还能花钱请人代劳?看到这样新闻,很多曾经认认真真自己画的过来人“恍然大悟”——难怪当年获奖这么难!
  
  为人代画比赛作品,何以竟然成为一门明码实价的“生意”?商家当然是冲着可观的收益,而获奖者除了得到称赞和荣誉外,可升学加分、评优保研加分、获得现金奖励、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审方面也有便利,可谓一拍即合。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是助长了歪风邪气,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热衷于给孩子提供“助力”的家长们,需要深刻反思。弄虚作假不仅违背了竞赛初衷,更给孩子作出了最糟糕的示范。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旦“东窗事发”,无疑会弄巧成拙,摔得更惨、更痛,甚至毁了孩子的前途。这样的后果谁来承担?退一步讲,通过不正常手段获得奖励即便“成功”了,真的是在帮助孩子吗?为了获得称赞荣誉和升学加分,就可以罔顾底线,这种扭曲的“荣誉观”和虚荣心,将会给孩子传递怎样的理念?一个从小就耳濡目染弄虚作假的孩子,长大了会做什么?后患无穷,令人不寒而栗。毫不客气地说,家长的急功近利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埋下成长之雷。
  
  有需求就有市场,如何把这些奖项“去功利化”,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今年7月,青少年科创大赛作品代做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为规范个别竞赛在组织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继续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加分依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尽管对升学加分已经此路不通了,但因为获奖能为孩子的档案“增色”等原因,很多人依然热衷其中。这就要求对相关人员和组织加大惩戒力度,切实提高“造假”成本。
  
  代画的比赛作品,是冲着钱去的,这样的“流水线作品”不可能是心血的结晶,往往具有刻板化、模式化的特点,专业的评委识别起来并不难。因此,代画的比赛作品频频获奖,只能证明相关组织机构为了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评奖的单位或者机构存在严重的、主观的欺诈行为,应该受到严惩。
  
  对于参赛造假行为,教育部之前已表态将严格按照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代劳者,坚决禁止违背学术诚信要求的行为。而且,对于情节严重或者经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将从竞赛名单中移除,并不再受理举办单位举办竞赛的申请。换言之,对于造假行为,不再是组委会发一则撤销通报就能了事,必须切实追究“枪手”和比赛组织方的责任。违规成本提高之后,比赛机制本身的疏漏,理应能获得有效弥补。
  
  同样,对于“代做”广告的泛滥,相关平台也不能放任不管。切实加强广告的审核,通过剔除相关字眼实现限制有悖公序良俗的广告,也是应有之义。只要群策群力,何愁不能切断代做造假的“生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