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铜山源系列传说之一:项王与宝山人太公争立庙

作者:杜洪莲 编辑:杜洪莲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02-28 15:27:43
       话说当日那西楚霸王项羽自垓下被围、自刎于乌江岸边之后,那一缕幽魂在乌江两岸荡荡悠悠,不肯散去,常去那乌江之神庙中依附托身。且常一边游荡一边不停地怨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天乎!天乎!……”
  
  且说那乌江之神虽不胜其扰,然念这昔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今日却落得个尸首不全、魂魄无依、镇日怨天尤人的下场,甚是同情。一日,只听那冤魂又在那里怨天尤人,不禁开口对那幽魂说到:“大王,在下乃乌江之神。想大王原本人中龙凤,盖世英雄。只因时运不济,天不佑助,遂落此下场。今日怨嗟不休,实属无益。况镇日流连于此,魂魄无依,何得安宁?为大王计,莫若趁早寻下一块风水宝地,建庙托身,长享香烟,岂非长久之计?”
  
  那项王魂魄听罢,不禁喟然长叹道:“足下所言虽极中肯,然我当初不听亚父之言,放虎归山,以致落此下场。想当初那江东弟子八千人随我渡江,今无一人生还。今我虽欲魂归故里,又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乎?”
  
  “大王既然不想回归故里,我倒知道有个好去处,只不知大王意下如何?”乌江之神问道。
  
  “哦?何妨说来听听。”
  
  “小神昔日曾听说,在那古越之地,会稽郡西之大末(也作太末)县,有瀫水绕城而过。在瀫水之北约五十里,有一凤山,实乃风水宝地。此地曾有凤来仪,后当地人称凤栖之处为‘凤凰印’。此处依山傍水,风景绝佳,再加上民风淳朴,与世无争。大王在此建庙,必定清净无扰,长享香烟,永得太平。”
  
  项王听后,默默无语。想想乌江之神的话却也不无道理。况自己驰骋沙场、南征北战几十年,竟落得如此下场,倒不如寻一清净去处立庙安身,总强于在此做个孤魂野鬼。乃谢过乌江之神,一路向南迤逦而来。
  
  且说那霸王想着建庙如制作香炉、铁锅、门槛之类少不得要用到铁,又怕南越蛮荒之地罕有此物,便在战场收集了一些断戈残矛之类的铁器,挑了一担大步流星往会稽大末县而来。不几日,便已渡过浮石潭,向北来到铜山里(村名,原址位于今铜山源水库大坝正下方,因建造水库,今已淹没。当时是秦末,还没有杜泽镇,今杜泽镇所在地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滩涂),正想向当地人打听凤凰印所在。说来也巧,其时恰好见一中年男子,精神抖擞,挑了一担灯草,从前山底村越过铜山桥向铜山里村而来。那项王便上前施礼,请教去往凤山之路。那男子见眼前这问路之人身材魁伟,相貌堂堂,声若洪钟,又挑着一担铁器,知是不凡之人,便请教对方为何去那里。项王便将其中原委一五一十道来。
  
  那男子听项王这么一说,不由心下吃了一惊。原来这位男子,便是今日杜泽宝山人的太公祝氏。他原是巫祝出身,前日卜得一卦,得知凤山下的凤凰印(即今庙前明果寺所在地)风水绝佳,意欲前行建庙。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现在霸王也看上此地,这该如何是好?
  
  这宝山人太公将自己也欲前往凤凰印建庙一事告知项王。项王道:“这该如何是好?”宝山人太公眼珠一转,笑道:“这也好说。我们谁先到那里谁建庙,岂不公平?”
  
  那项王愤愤不平,说道:“我挑的是铁,你挑的是灯草,彼此轻重有天壤之别,岂能说是公平?”
  
  “那我和你换好了,我来挑铁,你来挑灯草,怎么样?”宝山人太公建议道。
  
  且说这项王立庙心切,一听之下不由大喜,心想:天下竟有此等痴人!也难怪中国之人称这些断发纹身的越人为不开化的南蛮子了。这一下肯定我先到了。于是喜滋滋地和宝山人太公交换了担子,迈开大步,向那凤山飞奔而去。眨眼工夫,便将宝山人太公远远甩在身后。
  
  谁知那宝山人太公本是巫祝出身,惯能呼风唤雨。甫一换肩,他便口中念念有词,“呕呴呕呴”地呼唤起风神的名字来。转眼之间,只见刚才的青天丽日已经乌云密布,不一会儿,铜山一带已经风雨大作。
  
  且说那项王挑的灯草吸足了水分,忽然变得沉重无比,加上蓬松笨重的灯草很吃风,项王每走一步都变得无比艰难,再加上人生地不熟,自然慢慢的就落后了。而那宝山人太公挑着铁,一点也不吃风,再加上他会行缩地之法术,不停地将前面的路往后面扔去。只眨眼工夫,他就反超项王,很快到达了凤凰印。
  
  就这样,凤山凤凰印这块风水宝地就被宝山人太公捷足先登,在此立庙。此庙即今天杜泽镇庙前明果寺的前身。
  
  讲述人:王水根
  
  整理人:杜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