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我的兄弟姐妹

作者:罗俊霞 编辑:罗俊霞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03-01 10:40:46
       我是一个喜欢怀念过去的人,尤其儿时的记忆,时常在我心湖泛起涟漪,给我简单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些慰藉和欢乐。有时,在回想中又回到现在,往昔与今朝交杂,构成我头脑的感情风暴和丰富的生活剧目,我的心,便被吹进了三月的风,明朗、温润得很。
  
  时常听妈妈讲起我们四兄妹小时侯的故事,总是说我和哥哥最老实,可哥哥比我要温顺,我的脾气比哥哥倔;说姐姐小时侯嘴巴很甜,逢人便叫,人见人爱;而弟弟性格刚强,是一头小犟牛呢。
  
  在那个信奉多子多福的年代里,我们兄弟姐妹四个的降生,两儿两女的比率,令父母感到十分幸福和满足。可是,无疑也加重了农民出身的他们养育我们的负担,他们必须卖力地干活,想   方设法赚钱,以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要。因此,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带孩子。我们家与其他很多乡邻的家庭一样,采用的是以大带小的模式,我出生以后,理所当然,时常是由哥哥姐姐带着我的。
  
  我姐比我大5岁,我哥比我大3岁,你可以想象,两个孩子带着另外一个孩子是怎样的景象。关于他们带我的具体情景,我全然无印象。只是长大后听姐姐哥哥讲起来,才让我有了一些零星的印象。我只觉得自己,似乎是生活的泥潭里“幸存”下来的孩子。
  
  我的头部左侧有一块食指大小的伤疤,那地方一直没长头发,就是我的哥和姐带我时留下的最鲜明的证据。不止一次听他们讲起那段往事,说是有一次他们让我坐在一个大木盆里的椅子上,而木盆放在家门口的土坝边沿处,我家的房子因为地势较高,因而垒砌起来的土坝其实就是一个高坎。我陡然被安置到一个令我新奇的地方,边玩得很开心,时而站起来,时而坐下去,时而又爬到椅子上向土坎下面看。就是那个动作,使我摔了下去,那个坎有七八米高吧。结果,我的头被一块尖锐的石头“撞”了个窟窿,鲜血直流,吓得哥哥姐姐手足无措,也跟着大声哭起来。等他们反应过来,姐姐便差遣哥哥去叫在附近地里干活的父母回来,父亲飞奔回家,抱着我就往村卫生院跑,血终是被止住了,我才幸免于“难”。
  
  每当听他们讲起,我们一家人都心有余悸,我想想心跳都加快起来。如今时常摸到这一块地方,便忆起那一幕往事,然后在头脑里绘出那一幅虽然惊险却又温馨的画面,这是那个年代赐我的特别的礼物,手足情深,以这样的方式存留了下来。
  
  我妈常说“先出的笋子先遭难”,以此来表达对姐姐的愧疚之情。姐姐是天资聪颖、伶俐精灵,但性格有些乖戾,脾气火爆的人。她初中毕业以后便不再读书,在家替父母分担家务活,负责为我们三个小的洗衣做饭和管教我们。那时我们都在上学,都是走读的,所以一日三餐都要回家来吃,姐姐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但是,那时才十四五岁的姐姐为我们做饭的时间久了,加之我们每次回家吃饭便像日本鬼子进了村一样,一番狼吞虎咽,弄得碗盘狼藉,抹抹嘴便走了人,姐姐便生出一些怨气来,她那怨气憋久了,便变成了怒气,那怒气发出的直接后果,便是我们“遭殃”。
  
  记得有一次,姐姐正在给我们盛面条,我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话触怒了她,她便就着手里的那碗热面条,直接飞过来扣到了我的脸上。还有一次呢,她手里正拿着锅铲在搅拌猪食,我不知什么原因惹到了她,她挥舞着锅铲便打到了我的鼻梁上。烫吗?痛吗?当时应该是有强烈感觉的吧,可是在我的记忆仓库里,丝毫没有存放它们,如我们现在来回忆过去看露天电影一般,倒觉得美好得很,这是我们姐妹亲密相处的见证啊!
  
  记忆中,小时侯我和哥哥确乎是不时遭受姐姐的“欺负”的。姐姐是家里的老大,她管教我们很严格。可是小小年纪的她不懂得以怎样的方式来管教我们最有威慑力,最有效,于是她便时常动用打的方式。一旦姐姐吩咐做的事我们做得不好或是我们不情愿做,必定招来姐姐的打骂,工具经常是竹条、扫帚之类的,更多的时候姐姐是就地取材,手里或是身边有什么便拿什么做教训我们的工具。
  
  记得有一次,姐叫我俩去邻居家借东西,我们都不好意思去,便磨磨蹭蹭的不动,姐姐抽出手里拿着的竹扫帚的一根就拿哥哥开涮了。哥哥不哭也不叫,任凭竹条一下一下地抽打在身上,活象一位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战士,姐姐似乎被他这气度慑服了,手劲也就越来越轻,慢慢停了下来。然后是轮到我受罚了,姐姐手里的鞭子刚一落下,我就妈呀娘呀地哭得稀里哗啦,可我哭声越大姐姐就打得越重。可见在遇到相同事情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应对方式是会换来不同的结果的,人有时候隐忍一点会少给自己带来麻烦。从这里也能找到哥哥一直以来为什么总是那么与世无争,过恬淡宁静生活的原因。
  
  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难得团聚一下,讲起这些往事,大家便笑得很开心。我拿话怼姐姐:“我记忆中留下的关于你的印象,似乎都是你打我呢!”我姐回我:“怎么都不想一想我对你好的地方呢?”我回答啊:“嗯,好的地方也有,只是记忆不深刻,不过呢,还是要感谢姐姐对我小时候的严格管教,才有我的成长,我的今天……”哥哥在一旁笑着,补一句:“是的,要感谢姐,让我从小经受了鞭子的考验,现在生活再苦,都不怕了!”姐姐表示很满意,点着头说道:“那是,那是!”这时弟弟冷不防冒出一句来:“嘿嘿,那是没遇到我,遇到我,看姐姐还敢以大欺小不!”
  
  哈哈,是啊,我姐她是没遇到我弟,遇到我弟弟,那“剧本”就得换种风格了。
  
  因为年龄相差大,加上我弟弟性格比较刚硬、倔强,姐姐一旦打了弟弟,他必定要伺机“报仇雪恨”。一次,弟弟因为一点小事挨了姐姐的打,他便找来一根铁棍子,躲在大门后面,怒气冲冲地等着,要等姐姐回来给她一棍子。吓得姐姐躲到别人家里不敢回来,直到天黑了,弟弟累了,躺在门后角落里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拽着那根铁棍,我才赶快去给姐姐通风报信,她才大松一口气,回到家里来。
  
  说起我弟,还真是一头倔驴呢。有一次,妈妈叫他把脚洗了再睡觉,可他偏不洗。妈妈便骂了他几句,他也不吭声,转身就出去了。等到妈妈忙完了去睡觉时才发现弟弟床上没人,于是赶紧出去找。屋子周围都找遍了,根本不见弟弟的踪影,我们一家人扯着喉咙喊着弟弟的名字,也根本不见回答。父母开始焦虑不安,爸爸担心他到屋后鱼塘里洗脚摔下去了,便找来一根长竹竿把整个池塘探了几遍,结果没有。爸爸又担心他上厕所不小心掉到粪坑里,又用粪舀子来回试探,还是没有。
  
  怎么办?这孩子去了哪里呢?那时弟弟才六七岁吧,我们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我们分头到四邻的亲戚、熟人家里去寻找,仍是一无所获。就在父母快要绝望,并由互相埋怨升腾到激烈争吵时,爸爸怀着最后一线希望走到猪圈后面的角落去时,才意外地发现了弟弟就站在那个不知道有多臭多脏,又聚集着成群蚊子的地方,他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一声不吭,犹如埋伏的士兵。可见,有时候人的“坚贞不屈”的力量是惊人的。从中也确实见证了我弟弟的坚韧性格,这也是他以后在外打工能够吃苦耐劳但绝不抱怨生活的不公,执着地奋斗拼搏并最后小有成就的精神保障。
  
  其实,姐姐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喜欢打我们,还给我留下了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姐姐的房间总是很漂亮整洁,床单总是没有一丝褶皱,家里的地面总是被她打扫得一尘不染的。虽然家里条件不好,可她总会戏法似的做出可口的饭菜,惹得我们三兄妹全变成了小馋猫。还有姐姐总是会把自己打扮得时尚得体,服饰、发型总是引领着镇子上女孩子的时尚潮流。她总不会安分地呆在家里,喜欢“走南闯北”,尝试着干各种“行当”,她卖过菜,贩过茶叶,学过理发,给亲戚家当过保姆,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各乡各镇。
  
  后来,等到她一见钟情于一位兵哥哥(我现在的姐夫),便追随他去了北京(当时姐夫的部队驻地)打工,有关她打工的细节我不甚明了,但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打工者,个中滋味,必定是充满艰难苦涩的。从那以后,姐姐便担负起了我和哥哥的学费,我的衣服基本上也都是她给我置备的。再到后来,我姐姐在北京丰台区开了一个灯具店以后,那几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一些钱,我们家里的大小物什更是由她来添置了。
  
  那时候,姐姐就是我们骄傲的人物,是我们一家人的期盼。每年春节,我们便眼巴巴地盼着姐姐早点回来。姐姐每次回来,总是不嫌麻烦,带了七八箱东西回来,大至大彩电、音响设备、洗衣机,小至一家人的衣帽鞋袜、雨伞、水杯等,都会随着她的归家而一起到家。姐夫的战友多,大家帮着搬这扛那,因此每次姐姐回家时便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威风得很呢!如今,我姐回了老家,在家乡县城做服装店老板娘,过上了相夫教子,不再漂泊的安定生活。
  
  家里的老二,我的哥哥,在我的记忆里他始终是个温情脉脉、有才气和情趣的人,这点他和弟弟相通。比如他俩都喜欢吹笛子、画画、唱歌什么的,还都喜欢山水风光、花鸟虫鱼之类。即便是现在都已成家立业了,还是雅兴不改,“臭味”相投。逢团聚的日子,他们回老家,总是照些猫呀狗呀瓜呀花呀背篓呀虫子呀之类的照片,用这种特别的形式表达对家和故土的深爱与眷念。而今,我哥也跟我一样,在外地教书,我弟弟在一家外企里做职业讲师。他们如我一般,过着普通的生活,却总让生活充实而有趣。
  
  时间永是流逝,年龄不断增大,我们大的三个没有什么长进,排行最小的弟弟的才华却与日俱增,不断显露出来。先是他由一位汽修工转变而为油漆调理师,然后成长为公司的得力讲师,近些年,他还爱上了书法,字写得有模有样,偶尔也写点文字抒发一下心情。见我写了一首村歌,他也兴起,趁着出差的夜晚为我们家乡的村子写了一首村歌 ,写毕,哼唱出来,反复玩味揣摩,不断修改,打造成了一首像模像样的歌曲。受他的启发和感染,我哥哥也即兴写了一首地方特色浓郁的“民谣”。于是我们几兄妹便在家庭微信群里掀起了创作歌曲的小浪潮。我姐不喜欢写,但她唱歌最好听,她便时不时到“全民K歌”里唱几首,还清一色清唱版本的,发到群里彰显她的实力。
  
  我的兄弟姐妹,便时常这样“聚”在一起,大事儿小事儿在一起商量商量,时不时说笑逗闹一阵,我们虽然远隔天涯,但也近在咫尺。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就这样,分开着,又团聚着,在各自的世界里精彩着,又精彩着一个大家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