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一题】 书刻长命锁平安
书刻长命锁平安
小小的银制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锁上还有一个小铃铛,在风下发出叮铃铃的声音。每当孩子出生,家里人总会给他带上一个小小的长命锁,为的是保佑孩子无灾无祸,平安长大。挂长命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长命锁又名“长命缕”。源于汉代,每逢端午节,人们在将五彩丝线挂于门楣,以避不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将这股丝绳系于手臂上,渐渐就成了一种臂饰。到了宋代,这种风俗不仅在民间流传还慢慢地传入宫廷,男子也可以佩戴。到了明代,风俗变迁,百索通常用于儿童,衍化成小小的长命锁,戴在小孩的脖子上,保佑平安长命。它的材料多用金银宝玉,造型为锁状。清朝天花才子的《快心编》中就有长命锁的记载:有一个姓石的人家,四十岁时生得一子,夫妇俩“恐他难得长养”,特地将一块玉锁挂在儿子颈间,以后这块玉锁就一直佩在他身边,一直伴随到他长大成人。书中详细的形容这玉锁“琢得精巧绝伦,缕着双鱼戏水,暖润滑泽。”这锁放在现在也是一块天价之宝,可见当时的石姓夫妻对儿子的万般宠爱。
与长命锁相似的还有“寄名锁”。清代曹雪芹所著之书《红楼梦》中:“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这宝玉所带之物就是寄名锁,意为父母在小儿出生后,担心孩子夭殇,寄名于诸神及僧尼的,以借助神灵的力量来驱除妖魔。
关于带长命锁,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风俗。在江南地区,外婆要给刚出生的外孙送银制的装饰锁。这种银锁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一般长10至14厘米,宽6至8厘米。用项链或丝编带穿入锁档中,形成一个圈,挂在幼儿脖子上,锁垂在项下胸前。俗信戴锁可以保佑幼儿无灾无疾,健康成长。银锁正反面有文字与图案,它们都具有增强锁的保育力量的作用,或者说都表达了人们对于幼儿生命长久、幸福吉祥的美好祝愿。文字多出现在正面,一般为“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图案多在反面:多为麒麟、龙、虎等吉祥动物。
玄色的《哑舍》中的《长命锁》,开头写道:那块白玉的长命锁,在青石板路上,整整齐齐的碎成两半。裂痕是横着的,正好碎裂了“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整篇文章以“长命锁”为线索,文中运用的也正是长命锁能替主人抵挡灾难、保护魂魄的特点虚构故事。雕玉大师陆子冈、玉的原料和氏璧、锁中的主人秦太子扶苏……许多历史人物围绕着长命锁展开奇遇,叙述前世今生。
小时候,爷爷给了我一块长命锁,大概也是想让我能够平安长大。听父母说这是当初爷爷跑遍全城的银匠铺,精心挑选后送给我。爷爷并不信鬼神之说,但是奶奶很相信鬼神,爷爷很爱奶奶,在奶奶的执着下,爷爷精选了一只长命锁给我。所以记事起,就总听见奶奶对爷爷说:“今天是大凶之日,不要出门。”“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你个老头,不能这么说,你会触怒天尊的。”“好好好,都听你的”我在爷爷奶奶的嬉笑打骂下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者,就如同我脖子上的长命锁,那时,我很幸福。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当同学们看见我的长命锁嘲笑我多大了还带这个玩意时,我感到丢人现眼。回家后,我立即对奶奶大声嚷嚷:“长命锁我再也不戴了,大家都笑我。”啪!从来不打我的爷爷,居然动手打了我一耳光。我愣了一下,随即哭着跑开了。爷爷爱奶奶,真的是爱到骨子里了。他不许任何人欺负奶奶。奶奶看到后心疼我,又气爷爷,说爷爷小心眼跟孩子置气。爷爷也坐那有苦说不出。
爷爷在两年前就去世了,我也日渐成熟,我终于明白,那长命锁不仅包含着神明的祝福,也包含着爷爷奶奶对我无限的爱,更包含了爷爷奶奶的爱情。这是爷爷留给我唯一的遗物,我再也不会乱扔,乱发脾气。我长大了,但也后悔了。因为再也见不到爷爷了。
阳光下,脖子上的长命锁闪着熠熠光辉。我会永远带着长命锁,对于我来说那不仅是爷爷奶奶的爱,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许宸绮 浙江省天台职业中专 高三 高职八
指导教师:陆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