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梦想帆船 撬动学生潜能
作者:朱云锋
编辑:朱云锋 来源:浙江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1-12-07 11:03:39
斜桥镇祝场中心小学地处海宁市的中部,是全市规模最小的一所乡村学校,近年来新居民子女日趋增多,受乡镇合并、经济条件、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每逢双休、寒暑假缺少技能学习、培养兴趣、展示特长的舞台。
而今,周六的校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操场上,篮球足球滚动着孩子们的笑声;音乐室里,陶笛的旋律在孩子们手中跳动;陶艺室里,泥塑在孩子们手中神奇绽放……自2013年初,学校在斜桥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从而也为这批远离都市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的平台。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乡野,从书本知识到技能拓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艺特长得到了最大化的培养和提高。
办“宫”初衷——打造快乐家园
我们以“潜能教育、幸福成长”为办宫理念,以“育智、育体、育品行”、“聚神、聚力、聚人心”为办宫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努力把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园地、文体科技活动的阵地、社会能力培养的基地。为此,学校在乡村少年宫成立之初,聘请了16位校内外优秀的辅导老师,引领孩子们有效的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办“宫”模式——三结合教学
要让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教育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项目的设置、时间的安排和场地的限制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的难题。通过几年的积淀,老师们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草根做法,即从材料和资源的拓宽、课内和课外的融合、必修和自主的选择三方面,逐步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即“三结合教学”。
一、校内和校外结合,拓宽孩子学习资源。
乡村少年宫的活动,如果仅仅停留于学校内部会诸多困难,如硬件设施的匮乏,教学资源单一,教师技能的局限。所以,学校努力将乡村少年宫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孩子们在科学课中知道了植物的生长,可他们却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于是“小农夫基地”应运而生。开垦、播种、洒水、除草、收获,孩子享受着采摘的快乐,更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平日里和双休日,乡村少年宫的活动都在校内,到了暑假,孩子们的活动天地更广阔了,我们制定了进村落、下社区、到基地的活动计划。
走访祝场村的种花大户,了解不同花种的种植和养护、不同花花期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重拾童趣,玩一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玩具”;在村图书馆开展剪纸活动,感受民间技艺的无穷魅力;走访最美家庭,感受家庭建设需要家人的共同努力;调查母亲河,学习编网,绘制凉帽……
流动的少年宫不仅学生喜爱,家长们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从生活技能到民间技艺,从绿色生活到环境建设,从校内到校外,拓宽了学习资源,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教育和实践结合,创建能力发展平台。
课内习得的知识、技能,需要有相应的实践体验才能内化升华。另外我校在拓展课中开设“小导游”课程,致力于提升孩子表达能力、展示能力等。美丽的校园正是孩子们一展身手的舞台。从学校大门口的展示橱窗到陶艺室、实验室等功能室,学生通过采访相关老师、实地考查等途径了解其作用和特色,撰写成介绍词,形体训练到自如介绍。当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参观校园时,可是这些小导游一展身手的好时机。
教育和实践的结合,弥补了校内教育空间上的不足,在给孩子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他们的能力发展搭建了平台。
三、必修和自选结合,提供潜能教育机遇
学校的少年宫项目,分必修和自选两大类。如:陶艺是少年宫的主打项目,也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程。从美术课上的尝试——到陶艺课程的开设——再到学校的校本课程。现在,陶艺已成为乡村少年宫的特色活动课。后来,“竹竿舞”、“陶笛”、“生活ABC”……各类课程也精彩亮相,成为学生喜欢的新生科目。如今,“必修+自选”的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学生的最好选择——必修的是学校少年宫每周一次的“陶艺”活动项目,而另外的课程采用根据自身的喜好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同能力的孩子学习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收获,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潜能教育的机遇。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学校将一路随行,一路思考,以努力办出特色少年宫为最大愿景。老师们铭记 “成就孩子,就是成就希望”,并将通过乡村少年宫多彩的活动,启动学生梦想的帆船,撬动学生的潜能,助力他们的发展。
推荐新闻
- 1
全省校园安全工作现场会暨校园安全协同共治体系建设推进会召开
教育之江
- 2
王浩调研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之江
- 3
暑假到,“官方带娃”模式再开启!第一天孩子们过得如何?走,探班去
教育之江
- 4
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
未知
- 5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异地过年是否可以成为常态?
未知
- 6
建党百年献礼 传承红色基因 浙江教育出版社送你一份书单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