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实习”不可信,但实习供给要跟上
暑假是大学生实习的高峰期。本应是大学生和企业“双赢”的局面,却有一些不法中介渲染“实习焦虑”,搞起了“付费实习”“高价实习”,把实习岗位当成商品甚至诈骗牟利。这不仅加重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更破坏了实习和就业环境。
某机构提供的实习保录资源名单 © 蓝鲸新闻
近年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家长和考生越来越看重目标院校的专业建设,除了看师资队伍、一流课程建设情况外,还要了解该专业能提供的实习机会。诸如金融学、会计学、新闻学等实践性强的专业,不乏学生通过高质量的实习获得进入名企敲门砖的案例。在焦虑的就业心态下,优质的实习机会多少催生了大学生和家长“付费实习是高质量就业的捷径”的侥幸思维和“有钱能买就业”的想法,从而不幸被不良中介收割了“智商税”。
而从企业角度看,提供实习机会,是出于自身人力资源梯队建设“内需”,特别是对于“付费实习”涉及的知名企业,招募实习生与企业人才建设的长远规划高度契合,没有哪家大厂为了微不足道的“实习收入”而招入“残次品”。比如腾讯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现在互联网大厂招聘越来越规范,即便是内部员工推荐的求职者,与其他求职者的待遇也基本相同,都要经过笔试、面试、背景调查等关卡”。
所以,中介机构钻空子或打擦边球推出“付费实习”,“商机”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隐患。媒体报道的“天价付费实习”“付费实习内推”,结局多是大学生带着希望进场、带着失望退场。正是看到“付费实习”的隐患,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第七条和第十条分别规定了“严禁委托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为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不得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
“付费实习”不可信,然其所反映出的高质量实习机会供给问题,则亟需重视。
实习是求职就业的重要预备实践,高校应正视学生对高质量实习机会的“强烈刚需”,在专业建设中注意拓展行业高水平企业的实习机会,把“访企拓岗”“企业导师”“行业学院”等举措做得更实、更细、更接地气,增加更多优质实习机会供给,找到专业建设新的增长点。
学生在行业前沿单位或企业的实习,也有助于审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做到了与时俱进。特别是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需要培养出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高校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将行业所需传导至学生所学,同时引导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密切关注行业的动向和趋势,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当优质实习机会走来时,学生才能够“接得住”“站得稳”。
推荐新闻
- 1
追“象牙塔里的星”别被带偏了节奏
- 2
北大“考古女孩”毕业即奔赴理想,“喜欢”自然前途无量
- 3
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如何赢得青年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4
发现网络舆情有哪几个渠道?
清博舆论
- 5
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点——2019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议题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
- 6
微博最热两会提案速览,哪一条深深戳中你的心?
清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