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学礼”是一堂浙江样板的大思政课
“脚可以把你们带向远方,但心一定会把你们引回家乡。”大学新生报到季前夕,浙江多个县(市)以举办“出征仪式”、主要领导上“第一课”的形式为即将辞别故乡、奔赴全国各地的学子送行,勉励大家在追逐梦想、实现价值的同时为家乡发展、国家强盛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不散场,归来仍少年。不同于母校为学子举办的“毕业礼”,地方部门为本地学子举行的“送学礼”更像是一堂初心历历、乡愁悠悠的大思政课。诚如浙江多地县委书记在“送学礼”上殷殷叮咛所言:未来舞台上,青年学子是连通世界的桥、翻卷发展的浪、蕴含宝藏的矿,希望大家在时代的洪流和逐梦的山海里发挥“桥”的作用,把家乡带向世界,把世界带回家乡。
立德树人,思政先行。思政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奋斗无问西东,时间自成芳华;青春奋笔疾书,梦想山河远阔。父老乡亲送学,主要领导寄语,乡贤名人激励……一个个地域特色鲜明的“送学礼”,主打的就是用这种入脑入心的方式,去启迪青年学子们思考:如何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最亮不过“强国色”,最赞还是“奋进者”。引导青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写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文章,这是时代的责任,更是历史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广大青年学生在哪里,思政课就要办到哪里。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思政课”要善用之,而且“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厚植爱国之情、坚定强国之志、砥砺报国之行,浙江多地县委书记为本地新生送行,不啻是大思政课的“浙江样本”。
大学新生报到之前,为何浙江多地不约而同地上演着“送学礼”?
一是传统,是传承。
2015年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三部门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上讲台为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其实早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向大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和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他本人更是在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每年都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如2005年6月,习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以“同大学生谈人生”为主题为在杭高校学生作报告,来自各高校的师生多达2000余人。2006年9月,习近平走进浙江大学,向浙大学子介绍了浙江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分析了浙江文化经济相互交融等问题。
于此,“浙江思政”有了源头活水、立下大厦之基。
二是情结,是精神。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举办“出征仪式”、主要领导上“第一课”,就是借助形式多样的大思政课,引导浙江青年用脚步丈量之江大地、用眼睛发现多彩中国、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来源:浙江大学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正在进行时。浙江全面实施队伍素质提升、思政金课培育、高水平理论成果产出、思政品牌创建、数字赋能发展等五大行动,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全国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浙江经验、打造浙江样板,为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浙江力量。
社会课堂上的“送学礼”之大思政课,活泼生动地拓展了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外延。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复兴征程,必有其魂。大思政课之“重”,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送学礼”这道大思政课的风景线,是地方与思政的双向奔赴、是守正与创新的和谐交响,点亮理想之灯、笃立鸿鹄之志、激扬青春梦想,必会引导更多浙江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与故乡同风雨,与祖国共命运。
推荐新闻
- 1
全省校园安全工作现场会暨校园安全协同共治体系建设推进会召开
教育之江
- 2
王浩调研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之江
- 3
暑假到,“官方带娃”模式再开启!第一天孩子们过得如何?走,探班去
教育之江
- 4
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
未知
- 5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异地过年是否可以成为常态?
未知
- 6
建党百年献礼 传承红色基因 浙江教育出版社送你一份书单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