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大学新生别被所谓“专业冷热”束缚

作者:程振伟 发布时间:2024-08-22 15:05:34

不久前,不少考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录取情况,零零星星的信息汇总在一起看,不难感受到高校专业“冷”“热”切换之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外语、金融、对外贸易、管理类等曾经炙手可热的专业近几年遇冷,在高招录取中不同程度遭遇连年降分,有的学校甚至不得不选择缩招。反观一批新工科专业则“高分出道”,表现火热,成为不少高分考生的首选。

  

  

随着一些高校大一新生陆续开学,所谓的“专业冷热”再次成为话题。事实上,“专业冷热”往往是分季节性的,一个是大学生求职季,一个是高考后志愿填报季,都是一时的社会岗位需求对大学培养人才的即时反馈。新生入校后,专业并无“冷热之分”,更多考量的是学科、课程、师资、培养方案等。一言以蔽之,大学新生别被已翻篇的所谓“专业冷热”束缚住了。

  

首先从认知上来说,“专业冷热”是动态的。如果从更长时间跨度看,没有哪个专业可以长青。当下遇冷的土木工程、外语、金融、管理等专业,若干年前恰恰是最热门的专业。换句话说,当下受热捧的专业,因为诸多高校纷纷上马,将来也可能面临供给过剩的局面。从大学办学角度来说,专业遇冷是“危”也可能是“机”,学校化危为机,对专业进行升级进而突围,所在专业的学生因此收获“专业交叉复合”培养、“人工智能+”培养、“导师制英才培养”,也不是小概率事件。

  

其次从行动角度来说,大学生的学习不能被专业“框住”。不少大学在新生入学后,并不会马上分专业,而是首先进行通识教育,更有不少名校还安排“学科导论课”,就是要让学生从大学科体系了解各专业的分工布局。大学不是社会,对于“专业冷热”看得更加长远,新生入学后,考量专业很可能更多是从“有多感兴趣”“是否适合自己”“学科有多强”出发,而不仅仅是现在“专业有多热”,很多大学生都有本科毕业再考研的打算,7-8年后专业会“冷”还是“热”,实在很难说。

  

再就是从大学学习来说,专业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客观来说,社会上某专业的冷热也是相对而言,不少用人单位招人时面临结构性问题,要么招不到人,要么招到的人能力结构有问题,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有能力的人总是有机会。大学新生入学后,不管身处冷门专业还是热门专业,都要明白“冷门专业也能学到真本事,热门专业也有差学生”。更何况,在如今行业职业迭代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很多岗位的内涵正在被AI重写,大学生将来“就业不是所学专业”的情况只会更加普遍。所有专业的底层,都是诸如认知、迁移、通融见识、宽广视野等能力,如果有机会转到适合自己的其它专业当然很好,转不成,通过专业学习提升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面对现实的务实之举。

  

开学季陆续到来,希望新生摆正心态,不以“专业冷热”看学习。大学也要做好入学教育,开好学科导论课,并帮助新生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不要让学生因专业焦虑而对学习功利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