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毕业生入职县中,要重奖更要适岗
近日,多名清北毕业生入职县级中学的消息引发关注。
今年8月,浙江绍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发布《2024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下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公示》,名单显示,拟聘用对象均来自清华、北大等全国排名靠前的顶尖名校。按照当地政策,将给予清华、北大本科及硕士研究生50万元房票补贴,硕士还将获得5万元安家补贴,以及一年15万元至20万元的人才奖励。
清北毕业生到县级中学任教已不算什么新闻。尤其是在宽松的人才政策和优厚的薪资待遇面前,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放下身段,成为基层中小学教师。不可否认,名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就业岗位有限、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这一“僧多粥少”的现实语境下,能到中学任教,享受房票补贴、人才奖励,不失为一个务实的选择。
很长时间以来,基层中小学缺乏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县级中学,优质生源和师资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县中塌陷”之类的言论一度甚嚣尘上。而在大众认知中,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往往拥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他们的加入能为基层学校带来新的活力和理念,助力“县中崛起”,无疑是基层教育的一大幸事。
此外,对于县中的学生而言,师从名校毕业生有助于开拓眼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且,这种人才引进举措也能够提升当地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和教师关注县级教育,为基层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在肯定这一举措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政绩工程和标签化倾向。
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但重金引才只是第一步,单靠补贴和奖励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文汇报》曾报道,江苏省一所知名高中高薪吸引了十多名清北毕业生成为新晋教师。不过,两三年后,这些“高材生教师”鲜有人继续站在讲台上,大部分人或专职带教竞赛生,或已转岗到行政岗位。所以,如何确保这些高学历人才能够真正扎根教育一线、如何让这些优秀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如何避免出现“人走茶凉”的尴尬局面等都是人才引进之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教师这一职业需要专门的职业素养,更需要热爱教育事业,名校“学霸”并非天然就是好老师,他们需要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打磨、探索,提升自己,了解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而要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在人才引进的可持续性、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以及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谨慎对待,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基层教师待遇、完善教师梯级成长体系等综合措施,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扎根基层,做出实绩,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层教育。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引进的目的,推动基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推荐新闻
- 1
靠学生“吸粉”?教师要清楚自己的“网界”
- 2
追“象牙塔里的星”别被带偏了节奏
- 3
北大“考古女孩”毕业即奔赴理想,“喜欢”自然前途无量
- 4
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如何赢得青年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5
发现网络舆情有哪几个渠道?
清博舆论
- 6
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点——2019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议题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