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发“早产面包”?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必须严防死守
近日,有学生家长爆料,江苏苏州一小学给学生发“早产面包”,3月26日当天发的面包,生产日期却写的是3月27日。涉事学校表示已发现该情况,目前在处理。另有媒体联系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正在调查取证,调查结果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校园食品安全尤其不能马虎,这不仅关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关乎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无论如何,对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必须严防死守。
食品安全风险燃点低、触点多,因天气等原因导致的食物发霉变质,因学生口味差异而被诟病的供应量不足或种类单一,因部分菜品是提前预制的而被质疑不新鲜等情况时有发生。加上类似“鼠头鸭脖”事件,“鸡腿泡水食材撒一地”现象,“穿越时空的面包”等频频被披露,公众难免会对校园食品安全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哪怕涉事方事后道歉,相关部门责令严改并开展大范围的专项整治,但毕竟不安全的食品已经入了学生的口,这些学生的健康是否就此被埋下了隐患?如果不是家长发现,学校要多久才知情,食品供应商还要继续供应这样的食品到何时?这些才是令家长真正忧心的问题。
所以,重视校园食品安全不能只落在口头,一定要付诸行动,把每一个环节的责任都压紧压实。当前各类学校供餐的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购买食材,由食堂烹饪;另一种是与校外供餐单位合作,由供餐单位烹饪好后送进学校。无论哪一种模式,《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都有明确要求:对学校食堂“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严格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项目进行经营”;对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建立健全校外供餐管理制度,选择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供餐单位”。另外,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中用餐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食品安全责任,并确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校方是“第一责任人”。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任何食品安全问题,都将问责学校未能落实主体责任。
这就需要学校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以最笃定的态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以最细致的举措规范食堂加工制作全过程,对食品采购、进货查验、食品贮存、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以最严格的监管确保食材供应链环节的安全、招投标环节的规范、后端的烹饪卫生,不容存在一点点盲区。
当然,严防死守校园食品安全底线,除学校要尽全力外,市场监管等部门都应该提供有力的辅助。正如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2024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的,督促学校严格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学校食堂及其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严格执行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及时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督促、指导学校加强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的日常管理、规范承包经营企业日常经营行为。此外,卫生健康部门也应提供协助,向师生及社会大众科普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让儿童青少年既能吃得美味、吃得安全,更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
说回这个“穿越时空”的面包,也许有食品供应商为了节省成本而将过期食品进行了重新包装,但只需要在进校登记、查验等任何一个环节多看一眼,看细一眼,都能避免让不安全的食物流入学生口中。
真心希望此类事件不再重演,真心希望每一家给学校供餐的企业别只盯着利益,能时刻以学生的健康为先,真心希望织紧织密校园食品安全这张网的社会共治制度能早日建立健全,真心希望校园食品干干净净,让学生们吃好,让家长放心。
(记者 陈蓓燕)
推荐新闻
- 1
靠学生“吸粉”?教师要清楚自己的“网界”
- 2
追“象牙塔里的星”别被带偏了节奏
- 3
北大“考古女孩”毕业即奔赴理想,“喜欢”自然前途无量
- 4
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如何赢得青年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5
发现网络舆情有哪几个渠道?
清博舆论
- 6
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点——2019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议题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