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手表建“抄作业群”?!别偏离产品初衷
寒假到了,让家长既头疼又舍不得弃之不用的电话手表再度成为讨论的焦点。据媒体报道,有家长发现孩子假期在电话手表上加入了一个“抄作业群”,拥有同款手表的孩子在群里互相传递作业答案,有时甚至半夜还在群里闲聊。
家长给孩子配电话手表,主要为了方便随时定位、联系孩子。然而随着电话手表的不断升级,除了价格水涨船高外,功能也越来越五花八门,PK相貌、寻宝、换装、游戏、支付功能……俨然成了一款迷你智能手机。如此,原本是用来保障孩子安全的产品,却在不知不觉间演变成了家长的担忧,这不得不令人发问,设计电话手表的初衷真是这样吗?
万事万物皆有度。生产儿童电话手表,就是方便亲子联络,不应再附加游戏等娱乐功能。毕竟,使用电话手表的对象多为幼儿园幼儿、小学生,以及少部分初中生,这一群体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缺少足够的辨别、自主认知等能力,很难抵制住手表内设置的各种娱乐化软件。特别是隐私安全问题,孩子们大多没有这方面的保护意识,据媒体报道,有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孩子们安全意识淡漠这一点,骗取他们的电话手表号码以实施电信诈骗,更有甚者,窃取手表中记录儿童的行程信息、人脸识别、指纹解锁等隐私信息,实施勒索等犯罪行为。凡此种种,都成为威胁孩子安全的潜在因素,不得不防。
如何防?开发商和生产厂家作为电话手表的“创造者”,一定要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在产品的安全性能上多下研发功夫,在为了盈利而过多开发娱乐化功能上少钻空子。市场监管等部门则要履行好保驾护航的职责,加强行业审核与监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儿童手表》的要求,对手表内不符合条件的APP,应当果断下架,或者从一开始就不予通过。与此同时,相关行业企业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儿童智能手表行业自律,研究出台儿童智能手表模式规范,定期发布相关调查报告,披露未成年人保护状况等相关问题。
当然,家长作为保障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既不必对电话手表谈虎色变,也不能对孩子和电话手表放任不管。不妨和孩子一起仔细读一读电话手表的使用说明,明确哪些功能可以用,哪些功能现阶段还不适合玩,什么时候能使用手表,什么时间是手表的“休眠期”,如此让孩子真正认同电话手表的使用范围和功能,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培养他们的自理和自律能力。毕竟,电话手表是信息发展的产物,要使其完全与孩子隔离也不现实,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孩子们用手表和同学联络,互相交流见闻,或是约定一起玩耍的时间地点,这些完全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
至于建“抄作业群”一事也启示家长,需要定期检查一下孩子的手表,和孩子说明并非爸爸妈妈要看你们的隐私,而是要帮你们甄别哪些属于不适当、用之无益的APP。相信这般坦诚布公和孩子道明前因后果,也一定能得到孩子的理解,从而让儿童电话手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记者 陈蓓燕)
推荐新闻
- 1
学生投诉信箱岂能形同虚设?
- 2
校园陪餐需时刻带着食安源头思维
- 3
靠学生“吸粉”?教师要清楚自己的“网界”
- 4
追“象牙塔里的星”别被带偏了节奏
- 5
北大“考古女孩”毕业即奔赴理想,“喜欢”自然前途无量
- 6
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如何赢得青年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