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论见丨多所高校倡议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如何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发布时间:2024-12-18 14:31:25

2024年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工作已结束,奖助学金正陆续发放。近段时间,多所高校相继发布有关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倡议书。例如,保定理工学院学工处倡议相关学生,让手中的奖助学金在使用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价值,做到“三要”“二忌”。其中“二忌”包括:切忌用于购买高档化妆品、名牌服饰、高级电子产品等奢侈品,或者用于请客、外出旅游等超高消费、不良消费行为。一经发现违规者,奖助学金可能会被追回。

  

       事件

© 保定理工学院学工处微信公众号

  

  徐  刚

  高校倡议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很有必要

  

  正常来说,既然是奖助学金,自然应该优先用于学业支出,比如缴纳学费、住宿费等。尤其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大学生而言,奖助学金无疑是缓解经济压力、保障学习连续性的重要来源。因此,将这笔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大学生的基本学习与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是对奖助学金最直接的尊重和有效利用。

  

  但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滥用奖助学金的情况,一些大学生受到奢侈消费的诱惑,将奖助学金用于吃吃喝喝、外出旅游等非必要消费,甚至出现相互请客、攀比等不良现象。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奖助学金的初衷,也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因此,高校倡议学生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很有必要,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提醒,也是在维护奖助学金制度的纯洁。

  

  提倡理性消费,并非是限制大学生的正当权益或生活质量,而是强调一种责任意识和长远眼光。大学时期不仅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更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会理财是一项重要技能,它关乎个人财务状况的稳定,更涉及到一个人是否具备独立思考与决策的能力。

  

  何勇海

  合理使用奖助学金,要倡议更要“堵漏”

  

  加强教育引导之余,各高校更应从源头入手,弥补奖励或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跟踪调查和动态管理方面的不足或漏洞,确保每个符合奖助条件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奖助,及时为学生送去鼓励和温暖。

  

  在确认奖助对象时,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除审核申请材料外,学校还需通过走访或联系生源地相关部门协助确认等,精准认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开展精准资助;在向相关部门报送评审名单及推荐材料前,应将评审名单向全校师生公示,完善意见反馈机制,以防止不正之风,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对受奖受助学生应加强跟踪调查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超高消费、不良消费行为,一经发现,就要考虑追回奖助学金,严肃查处奖助对象评审中的舞弊者。

  

  无论是从高校还是从学生角度来说,奖助学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都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事关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希望“合理使用奖助学金”的常识不需要再重申。

  

  

  戴先任

  奖助学金不能“冒领”也不能浪费

  

  此次多所高校呼吁合理利用奖助学金,一些高校还明确奖助学金的使用范围,列出了“负面清单”,对于防范奖助学金遭滥用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让被扶助对象“知行止”,避免高消费行为,把奖助学金用于正途,这本身就是对资助的一种回报。

  

  当然,要强调的是,高校对贫困生等资助对象的认定,也要避免“以貌取人”等单一、表面的标准。比如,有些大学生“装穷”,但实际家境条件并不差,他们在获得助学金后会“避人耳目”,让人抓不到进行高消费的把柄;而有一些家境较差的大学生“面子观念”较强,或是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将省吃俭用的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看上去并不像需要资助的对象。

  

  所以,相关部门和学校等在认定资助对象时,要从其家庭实际情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防范“假贫困生”钻空子,也要避免“误伤”真正的贫困生。要制定严谨合理的认定标准,还要进行动态评估和全过程监测,让“假贫困生”难以浑水摸鱼。

  

  奖助学金不能“冒领”也不能浪费。规范奖助学生金的发放与使用,堵住各种漏洞,方能让奖助学金等“好钢”都用在刀刃上。

  

  张立美

  终止“贫困生炫富”需细化“生活俭朴”标准

  

  要从根本上终止“贫困生炫富”争议,避免非贫困生挤占奖助学金名额,不能只是倡议贫困生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关键是细化明确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俭朴”标准。

  

  高校可以根据所在城市居民实际消费状况,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广泛征求大学生意见,特别是听取广大贫困生心声,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大学生“生活俭朴”标准,为申请助学金的贫困生学习生活划出一条“参考线”。比如,给电脑、手机、衣服、鞋等学习和生活用品的价格划定上限,遏制贫困生追求不合理的高消费。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要认识到,贫困生不是“苦行僧”,应当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有尊严的生活。

  

  另外,高校在发放助学金时,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精准筛选贫困生。在移动支付时代,高校可以根据申请助学金学生的支出、消费情况,筛选出真正生活俭朴的贫困生,剔除那些“伪贫困生”,这在操作上并非难事。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都开始通过大数据筛选贫困生,并偷偷为贫困生充饭卡,让贫困生感受到了母校温暖,享受到有尊严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