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徐岚:“读书无用论”是一碗迷魂汤

作者:徐岚 编辑:徐岚 来源:教育之江 发布时间:2017-01-09 17:08:21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迈向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成为萦绕不去的社会问题。当十年寒窗苦读所换来的薪资与受教育水平不相符合的时候,“读书无用论”就有了兜售的空间。前不久,一则有关“大学生薪酬不如农民工”的新闻在网上翻炒,有媒体表示,这一判断虽不完全正确,但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与农民工收入的差距缩窄,是不争的事实。
 
在笔者看来,大学生薪酬与农民工持平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一考定终生”的教育格局正在被打破,社会评价标准由一元走向多元。但是因此推出读书无用的结论不仅武断而且可笑,需求决定市场,大学生薪资必须高于农民工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高校不断扩招,高考录取率由1977年的5%上涨到今天的75%,在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而蓝领工人供不应求的现实背景下,大学生薪酬与农民工收入差距收窄已是大势所趋。体力劳动者一直以来被贴上了“不体面”“低人一等”的标签,大学毕业生多数不愿意从事蓝领工作。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正是对读书所带来的结果期待过高,当读书无法换来高回报的时候,“读书无用论”就开始甚嚣尘上了。
 
读书真的无用吗?得出这种结论的人,多半是出于功利主义,将有用等同于赚钱。一个人只要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获得自己喜欢的生活,无论薪资如何,都可以说是实现了读书的价值。用个案炒作“读书无用论”,是用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年轻一代,在当今的中国,教育公平并没有真正实现,读书是避免代际贫穷、打破阶层固化的重要途径。读书虽然改变不了所有人的命运,却的的确确改变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命运。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曾经震惊了全国,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读书无用论”,但是当年被视为北大反面典型的他,已经打造出国内土猪肉第一品牌,做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谁又能说,他今天的成功与四年的北大教育毫无关系呢?
 
“读书无用论”之所以存在炒作的市场,一方面,读书回报率变低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在多元的社会里获取成功的途径也变得多元。可让人困惑的是,炒作读书无用的同时,职业教育缺乏社会认同的问题仍然没有改变。高等教育已经变得平民化,但是大学生自视为精英的心态并没有改变,技校被认为是成绩差的孩子读的,而普及的大学教育又无法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职业教育的薄弱,必然导致就业市场上蓝领工人短缺。农民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凸显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德国前总理科尔说过,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德国的高中阶段教育,有68%是职业教育,32%是普通高中教育,也就是说68%的人是通过接受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走向社会的。
 
马云曾说:读书像汽车加油一样,加满油你得知道去哪里。读书有没有用,关键不在于你读了多少书,而是你怎么看待读书。抛开金钱至上的功利主义,读书不仅是有用的,而且对人的道德修为和价值观养成有重要的意义,不尊重知识不重视教育是一个民族莫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