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校园传承
“我们的教育者尤其是中小学校是如何看待‘学雷锋’,又是如何‘学’的?在如今的孩子们眼里,‘雷锋’到底啥模样?”3月5日前后,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部分学校及师生。
学雷锋,不止于“形式”
每到学雷锋周,各地的中小学校都会行动起来,向学生们开展“学雷锋”宣传、教育,并组织相关活动。
“3月初,各校基本上都会带学生去敬老院等地做好事,组织义工去清扫街道、社区、河岸等,中山小学今年有所创新,举办了心愿卡活动,学生用许愿的方式,表达自己能为他人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江山市双塔学区管理委员会工会主席祝新源告诉记者。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为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雷锋”,开设了以“了解雷锋”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该校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梯度的学习内容。万家校区一(2)班学生陈一澍兴奋地说:“老师给我们讲了《雷锋日记》、雷锋叔叔的故事,我还学会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
在高年级的学生中间,该校则开展了“向雷锋学什么”、“新时代的艰苦朴素”、“什么是雷锋精神”、“什么是做好事”、“我们身边的活雷锋”等讨论。濮家校区五(3)班学生黄佳祺若有所思,“一直以为雷锋叔叔是做好事的代名词,原来他的身上,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初中、高中段的学校,一般会在学生中会开展诸如爱心捐助、爱心义卖或志愿者活动等。“我现在读高三,学习压力大,没有专门的活动安排,但同学们普遍认同雷锋的钉子精神,我们会在学习中保持这种刻苦钻研的劲头。”嵊州中学学生周乐乐说。
“类似的活动年年开展,学雷锋年年学,成效如何?”多数教师表示,学生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收获很大,但也有教师“爆料”说,从班上学生反馈的作文来看,有的孩子写自己在马路边捡到数额巨大的钱交给警察叔叔,或者勇斗坏人等,“一看就是不真实的,孩子们这样做,真是适得其反”。
一位小学教师也吐露了自己的困惑:每年的学雷锋日不外乎老三样:主题班会、黑板报、外出做好事,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教育意义?
怎样学雷锋?需建立长效机制
记者在杭州滨兴学校四(2)班进行了一场小范围的调查,让学生写下百字左右的短文,谈一谈他们眼中的雷锋。收上来30几份问卷,孩子们认真地写下了自己对于“雷锋”的理解。朱裕泽写道:“雷锋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人,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帮别人修车不收费、扶老人过马路、随手捡垃圾、捐献财富、舍己为人……在我眼中,帮助过他人的人,都是雷锋。”
姚贺国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他说:“每到学雷锋日,安排活动时我都很慎重,不想为了学雷锋而去学,就怕孩子们把活动当成走过场,疲于应付,也耽误了他们实际意义上的学雷锋。我每个学期都会寻找契机,安排一些志愿者活动,而不是拘泥于某一天、某一月。”
“我校笕新校区有个‘雷锋班’,虽然只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但孩子们真的可以达到无教师化管理,班主任李美萍很重视德育,给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设了‘小雷锋服务岗’。”濮家小学教师余晶晶说,“看了这个班上孩子们的表现,觉得学雷锋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走进李美萍的班级,雷锋温暖亲切的画像和语录随处可见。班上设有“小雷锋美德银行”,孩子们可随时往里面“储蓄”自己或其他同学好的言行及闪光点。
无独有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内各地不断涌现出“雷锋班”,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都有这样的班级,“雷锋精神”俨然已成为它们的班级文化,学生们时时刻刻都在践行。
嵊州市蛟镇中学教师周国梁说:“我们今天学习雷锋,与培育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一的。这需要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也需要社会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