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学生谈“情”说“爱”(下)
作者:冯铁山
编辑:冯铁山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5-25 22:20:59
3
第二天,第一节课照例是主题班会的时间,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同学们没有往日的闹腾,看见我进来,大多默不作声,有几个同学还装模作样地看起书来。
“同学们,大家可听说过这样的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学们似乎还在回味昨晚的故事,没人接我的话题。我随手举起昨晚插着茶花的粉笔盒示意学生观察,下了讲台。
“昨天晚上,老师从茶树摘下这朵茶花的时候,花开得明艳,白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散发淡淡的花香,现在呢?”我走到飞云面前。
“花瓣卷起来了,显得没有生机,样子很难看。”飞云不得不接过我的话头。
“同学们,时间只过去了一个晚上,明艳照人的花就枯萎得像饱经风霜。今天主题班会课,我们来谈情说爱。”教室里爆发出一阵青春的笑声。我回到讲台,在黑板上板书“‘青春如花’主题班会”。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有一个红楼梦,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朱栏白石、绿树清溪、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的太虚幻境,也希望拥有一个佳木葱茏、奇花烂灼、藤萝掩映、异草芬芳的大观园;我更知道女孩子希望拥有一个贾宝玉,男孩子也期待一个林黛玉相亲相爱,最好还有一个薛宝钗。”教室里又爆发一阵笑声,笑声里夹杂切切私语。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男人看《红楼》,可能看的是风花雪月、荣华富贵,而女人看《红楼》恰巧应该看的是一辈子的悲伤和眼泪。就拿林黛玉来说,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因受宝玉前生——神瑛侍者灌溉之恩,遂决定依附于他,甚至把一生的眼泪归还于他。”我和学生讲起来林黛玉的故事来。
“老师,你认为黛玉不……喜……不爱宝玉吗?”飞云扭扭捏捏地站起来,用怯生生的声音问道。
“老师,黛玉真的只是感恩,和宝玉之间没有爱情吗?”一男同学也附和这一问题。
“大家知道什么是爱情吗?”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
“爱情就是下雨了,有人替雨中奔波的女孩遮风挡雨。”
“爱情就是受了委屈,有人听你诉说。”
“爱情就是你属于我,我属于你。”
我采取小学老师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一个接一个说出心中的答案。
“同学们,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这种感情之所以宝贵,就在于它应该是最圣洁、最无私、最真挚的感情。可是在中华民族繁衍的漫漫历史长河里,这种感情往往会成为可望不可得的镜中花、水中月。正如《红楼梦》中的判曲《枉凝眉》所言,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最终变成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将话题引回到《红楼梦》。
“黛玉爱宝玉,宝玉爱黛玉,他们俩之所以没有成事,是因为封建对家庭讲究门当户对的结果。”班长学习成绩好,发言有几分理性。
“我认为是黛玉家境不好,不如薛姨妈家富裕、有地位。”男同学也加入讨论。
“王熙凤从中作梗。”每一个同学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
“同学们总结了很多的原因,影响爱情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自己。尤其是女孩子,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把男人比成树,女人比成花,老师列出几种我们常见的花,你会选择做哪一种:第一种是冬瓜花、南瓜花、喇叭花等藤蔓植物开出的花;第二种搁在花瓶里用来装饰的牡丹、玫瑰花;第三种我们校园山坡四处开的山茶花。”我想起了黛玉绛珠仙草的隐喻。
“老师,我愿意做南瓜花,因为借助瓜棚可以开出美丽的花,还可以结出大大的南瓜,瓜棚越结实,开出的花更美丽,结出的瓜更大。”
“老师,做玫瑰也是可以的,毕竟漂亮呀。”
“老师,无论做什么花,都应该是自己喜欢的,人不能没有自我。”
“同学们,尽管从《诗经•氓》开始,千百年来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展现了太多的爱情悲剧,但也有一代又一代女性凭借正确的爱情观获得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在追求幸福的时候,尽管要考虑到如同黛玉和宝玉初见时心灵上一刹那的感动,也要考虑到家庭、事业、学历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我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的是,爱情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感情,但爱情不等于人生的全部。黛玉的悲剧就在于渴望完美的爱情,忽略了做‘人’的权利,成为依附男性,或男性社会的寄生物。我希望,也祝福各位同学获得这样的爱情,请看黑板。”
“正如诗人舒婷所说,女孩的爱情不是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借男性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要像痴情的鸟儿,或者泉源,为了男性奉献一切而唯独没有自己。美好的爱情应该是这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同学们动情地读着。
“同学们,当女孩还不能绽放红硕花朵时候,当男孩还没有足够的铜枝铁干可以为家庭、为你爱的人扛起一片天的时候,好好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完善自己,扎根足下的大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去迎接将来美好的爱情。”
4
爱情是男女关系的热烈和激动人心的本真化、至善化和审美化。它的真能让人情绪奔腾激昂,让追求幸福的步伐欢快轻盈;它的善能使人的品质变得高贵,人的行为变得有法度而合礼仪;它的美能够让恋爱人的语言成为优美诗篇,让彼此关注的目光散发人性的光辉。保加利亚社会学家瓦西列夫认为,爱情是人的心理生活的最精细、最脆弱的产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同样认为,一个人只有善于以人的方式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的教育如果不培养学生懂得爱,学会爱,不仅教育升华不到人性美的高度,培养的人才也不会成为真正的人。因此,面对中学生的爱情,少一点声色俱厉、威严专断的,多一点用心呵护、积极疏导也成为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第二天,第一节课照例是主题班会的时间,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同学们没有往日的闹腾,看见我进来,大多默不作声,有几个同学还装模作样地看起书来。
“同学们,大家可听说过这样的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学们似乎还在回味昨晚的故事,没人接我的话题。我随手举起昨晚插着茶花的粉笔盒示意学生观察,下了讲台。
“昨天晚上,老师从茶树摘下这朵茶花的时候,花开得明艳,白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散发淡淡的花香,现在呢?”我走到飞云面前。
“花瓣卷起来了,显得没有生机,样子很难看。”飞云不得不接过我的话头。
“同学们,时间只过去了一个晚上,明艳照人的花就枯萎得像饱经风霜。今天主题班会课,我们来谈情说爱。”教室里爆发出一阵青春的笑声。我回到讲台,在黑板上板书“‘青春如花’主题班会”。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有一个红楼梦,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朱栏白石、绿树清溪、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的太虚幻境,也希望拥有一个佳木葱茏、奇花烂灼、藤萝掩映、异草芬芳的大观园;我更知道女孩子希望拥有一个贾宝玉,男孩子也期待一个林黛玉相亲相爱,最好还有一个薛宝钗。”教室里又爆发一阵笑声,笑声里夹杂切切私语。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男人看《红楼》,可能看的是风花雪月、荣华富贵,而女人看《红楼》恰巧应该看的是一辈子的悲伤和眼泪。就拿林黛玉来说,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因受宝玉前生——神瑛侍者灌溉之恩,遂决定依附于他,甚至把一生的眼泪归还于他。”我和学生讲起来林黛玉的故事来。
“老师,你认为黛玉不……喜……不爱宝玉吗?”飞云扭扭捏捏地站起来,用怯生生的声音问道。
“老师,黛玉真的只是感恩,和宝玉之间没有爱情吗?”一男同学也附和这一问题。
“大家知道什么是爱情吗?”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
“爱情就是下雨了,有人替雨中奔波的女孩遮风挡雨。”
“爱情就是受了委屈,有人听你诉说。”
“爱情就是你属于我,我属于你。”
我采取小学老师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一个接一个说出心中的答案。
“同学们,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这种感情之所以宝贵,就在于它应该是最圣洁、最无私、最真挚的感情。可是在中华民族繁衍的漫漫历史长河里,这种感情往往会成为可望不可得的镜中花、水中月。正如《红楼梦》中的判曲《枉凝眉》所言,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最终变成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将话题引回到《红楼梦》。
“黛玉爱宝玉,宝玉爱黛玉,他们俩之所以没有成事,是因为封建对家庭讲究门当户对的结果。”班长学习成绩好,发言有几分理性。
“我认为是黛玉家境不好,不如薛姨妈家富裕、有地位。”男同学也加入讨论。
“王熙凤从中作梗。”每一个同学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
“同学们总结了很多的原因,影响爱情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自己。尤其是女孩子,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把男人比成树,女人比成花,老师列出几种我们常见的花,你会选择做哪一种:第一种是冬瓜花、南瓜花、喇叭花等藤蔓植物开出的花;第二种搁在花瓶里用来装饰的牡丹、玫瑰花;第三种我们校园山坡四处开的山茶花。”我想起了黛玉绛珠仙草的隐喻。
“老师,我愿意做南瓜花,因为借助瓜棚可以开出美丽的花,还可以结出大大的南瓜,瓜棚越结实,开出的花更美丽,结出的瓜更大。”
“老师,做玫瑰也是可以的,毕竟漂亮呀。”
“老师,无论做什么花,都应该是自己喜欢的,人不能没有自我。”
“同学们,尽管从《诗经•氓》开始,千百年来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展现了太多的爱情悲剧,但也有一代又一代女性凭借正确的爱情观获得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在追求幸福的时候,尽管要考虑到如同黛玉和宝玉初见时心灵上一刹那的感动,也要考虑到家庭、事业、学历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我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的是,爱情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感情,但爱情不等于人生的全部。黛玉的悲剧就在于渴望完美的爱情,忽略了做‘人’的权利,成为依附男性,或男性社会的寄生物。我希望,也祝福各位同学获得这样的爱情,请看黑板。”
“正如诗人舒婷所说,女孩的爱情不是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借男性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要像痴情的鸟儿,或者泉源,为了男性奉献一切而唯独没有自己。美好的爱情应该是这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同学们动情地读着。
“同学们,当女孩还不能绽放红硕花朵时候,当男孩还没有足够的铜枝铁干可以为家庭、为你爱的人扛起一片天的时候,好好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完善自己,扎根足下的大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去迎接将来美好的爱情。”
4
爱情是男女关系的热烈和激动人心的本真化、至善化和审美化。它的真能让人情绪奔腾激昂,让追求幸福的步伐欢快轻盈;它的善能使人的品质变得高贵,人的行为变得有法度而合礼仪;它的美能够让恋爱人的语言成为优美诗篇,让彼此关注的目光散发人性的光辉。保加利亚社会学家瓦西列夫认为,爱情是人的心理生活的最精细、最脆弱的产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同样认为,一个人只有善于以人的方式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的教育如果不培养学生懂得爱,学会爱,不仅教育升华不到人性美的高度,培养的人才也不会成为真正的人。因此,面对中学生的爱情,少一点声色俱厉、威严专断的,多一点用心呵护、积极疏导也成为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