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在四季书房里快乐成长

作者:陈春露 编辑:陈春露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2-06 21:00:59
      书房,古代称之为“书斋”,是专门用作阅读、写作、清修或工作的地方。因为职业的关系,老师们打交道的一个重要对象就是书,有多少老师,就有多少书房。老师的书房不一定宽敞、雅致,但书房绝对是个美妙的所在,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进入这个空间,就宛如进入知识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老师们读书的好时节。让我们也悄悄进入老师们的书房,与他们共度四季,一同成长。
  
  舞雩归咏春风香
  
  衢州市特教指导中心的周志英老师,典雅知性,作为书虫的她,非常在意书房环境的营造。她的书房是由主卧改造而成,堪称全屋最好、最大的房间,真的是“春风大雅能容物”。书柜用实木制成,摆的都是周老师喜欢和满意的藏书,书柜门一开,香柏之香随之溢出,书香木香,沁人心脾。书桌和圈椅用乌金木打造,厚重扎实而有光泽,伏案悦读或写作有案牍劳作之愉悦,无俗音纷扰之劳心。整个书房的装桢属新中式风格,墙上饰有省书法名家的字和国画,浓浓中国风和书卷文化味跃然而出。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周老师的书房外还有一个大大的露台,将书房的空间延伸到户外。露台上种满了各种花草,春有悠兰,夏有栀子,秋有木樨,冬有腊梅。春日暖阳下,背晒太阳,手不释卷,是一种怎样的美好享受啊!书读乏了,还可以在书房里泡杯好茶,春天绿茶,秋天花茶,夏天生普,冬天熟普,都是周老师的至爱,铭一口馨香,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了。
  
  小斋幽敞明朱晖。
  
  尼山小学赖建平老师是个热情温暖的老师,他的书房也如他的性情一样:“小斋幽敞明朱晖”。他曾在《耕云斋物语》一文中写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住一套间,外间厨房,里间卧室。因无书架,我将一部分书码在写字台上,另一部分无处安放,找一长条木板,钉在靠墙一侧的床栏两头,遂成一简易书架。每得好书,即置其上,夜来无事,拥被而读,随手取放,端是便捷……”“我之书房,名曰“耕云斋”,因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赠我之条幅——“耕云种月”而得名……书桌一方,书架一个,沙发一张,如此而已。书桌上,书架上,书满满当当。”书房简陋,但并不妨害赖老师乐在其中博览群书,他且读且思,且思且写而成为写作高手和教学名师。而且这些随手取阅的书还自带魔法,让赖老师的学生也一批批地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赖老师活力四射,热情如火,他的书房,也如夏日书房一般,简洁整齐而又充满生趣与韵味,是师生写作和共同成长的乐园。
  
  昨夜前庭叶有声
  
  衢州市教研室林炳伟老师的家就是一个大书房。他家的客厅与众不同,没有沙发,没有电视柜,可见的是一方1.2米﹡2.3米原生态的独木大画案,上面摆满了林老师临摹《兰亭序》的习作;客厅和小厅的隔墙,是一个整体书柜,书柜是用一整棵大枫树的木料打造而成,木料不齐边、不打磨、不施漆,整个书架以古朴的线条见长,还留有树的形态,似乎还能听到叶落的声音,一种生命的张力在客厅里延伸。
  
  林老师将书房命名为“拙木斋”,藏书多而杂。林老师的地理专业书籍占第一大类,此外的大类还有历史书籍和中国古典典籍。从客厅移步,小厅、书房、卧室到处都有成叠的书,随意拿起一本书,翻上三五页,都可见阅读的痕迹,可见家中处处皆一家三口阅读之所,不亦快哉!
  
  林老师的大画案配了四个绩溪樟木凳,樟香、书香常常吸引一大批好书之人前来畅谈,每每此时,林老师都会泡上一壶好茶,几个人围案坐而论道,谈笑间各有所获,真人生幸事!
  
  林老师理性内敛,博学勤奋,可谓硕果芬芳,常常让我想起丰厚的秋天。
  
  数点梅花天地心
  
  衢州二中汪啸波老师拥有一个四十多个平方面积的书房,书房内,阳光照彻,通风凉爽,有书橱九个半,藏书六千册,书桌一大张。汪老师所教的汉语言专业类的书籍与杂志主要存放在二楼两个外加三楼三个书橱,其他藏书都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之书。“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汪老师特别痴迷花树、战事,花树书橱存了近200本植物书,精品如《中国景观植物》与《陈从周全集》;战事书橱存有蒋介石先生下令编撰的全套《中国历代战争史》、以及各国专家的二战经典战例。另有金庸武侠小说全套、各类辞书和《卡尔维诺全集》《丰子恺全集》等等,真真是插架万轴、丰富多彩。
  
  汪老师将书房命名为“束高阁”,典出袁枚诗句:“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一隐喻书斋位置,二提醒须把书中之味领悟,三提及读书时勿囫囵吞枣只求快意,“束高”二字,既是自嘲,亦是自谦。
  
  鬓发已染霜雪的汪老师,读书不止,笔耕不辍,给我们展示的,是伴随着教育教学而滋长的快乐与年轻。
  
  他的书房外有腊梅一丛,寒冬时节,昂然绽放,冰花雪朵……座前灯、炉中火、屋外雪、更有那窗前梅……就在那寒冷的冬天,数朵绽开的梅花,也可以看出天地化育万物的本心。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近年,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读书是学生的事,不必过于强调老师读书”,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教书的老师,首先是读书人,更应该读好书。唯有如此,才能功底扎实,眼界开阔,教学灵活,学生深受其益。文中介绍的老师之所以或为名师,或为特教、正高,成为学生爱戴同行尊重的好老师,未必是他们读书时代在学校里读了多少书,而是毕生孜孜以求,在书房里埋首读书,从没有放慢学习的节奏,放低学习的要求。那么我们说,书房既是好书的家,更是好老师的家;是我们的心灵安放之所,更是文学、艺术、教育等大师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