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样子
作者:徐丽琴
编辑:徐丽琴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2-09 08:08:29
橙黄橘绿谢幕,草木枯黄铺天盖地。凌厉的寒风听凭差遣,所到之处,一切招摇的披红挂绿收入囊中。嫩青嫩青的草色潜伏在软软润润的泥地里,草和泥结成同盟军,不露声色。彼时,你忸怩作态,欲拒还迎。聆听雨声,雨声一阵阵,忽而急促忽而舒缓,你张弛有度引而不发掌握着节奏的步伐夹杂其中。
转身,街道悠长,油光水滑。伞花开在菜市场辐射的小巷里。遍寻小城,轰鸣的挖机不肯歇息,一堆一堆破碎的砖块瑟瑟发抖。行道树的叶子落了一地,摩拳擦掌铺就金黄的季节。来往行色匆匆疑惑着你的消息,偶遇楼下一树枇杷花开,惊喜了的目光,点亮了心情。
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见过你。你冷漠的样子,包含着无限温柔。从屋檐瓦缝里低垂而下长长的冰棱,有个妖娆动听的名字:蝴蝶。肉乎乎的棉袄伸长手臂,指尖轻轻触碰晶莹剔透的窈窕身姿,她仿佛收到了召唤,轻轻一跃,扑入棉袄柔和的怀抱里,棉袄眉眼堆笑,如获至宝,小心翼翼。低头凑到蝴蝶跟前,那副贪恋的模样,带着暖意融融的光环。不知是谁的提醒发酵了传说的魅力:离开屋檐的冰棱,藏身腌鱼腌肉的坛子里,便能使鱼肉置身于冰箱一般,永远新鲜。冰箱,是电视机里才有的物体。
这个断章取义的传说,温暖了低矮的屋檐下,短短的时光。
我见过你。阴沉沉灰扑扑的天空下,有一缕缕着急的炊烟,尚未娉婷袅袅就被遣散在清晨黄昏里。挨着村子接二连三的池塘,塘坝上,芦花飘荡,池中央,水波不动,池塘边,白鹭起飞。一旁的电线杆上,沦落着来不及撤离的鸟儿,它们躲躲闪闪,木讷而听天由命,或许也期待着你手底留情。
我见过你,你裹挟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彼时,我能模仿别人的句子表达我的惊奇,抒发在文字里的,只有暗夜的你:一夜之间,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雪,粗犷又细腻。错过墙角,也绝不错过一片坚强的树叶。从微微动荡的树叶上捋一团雪,放纵雨鞋试探雪的深厚,甚至,怂恿舌尖品尝雪的滋味。
我见过你。梧桐树下水泥浇筑的井沿,足有半人高,井沿和你称兄道弟透着冷冷的清高。但,井沿之内,丝丝缕缕的热气,前赴后继。
我见过你,连绵不绝的阴雨,透骨凉的空气,压制了高低长短不一的呼唤:回家饭。
我见过你,阳光在老屋灰色的墙上画画,人影斑驳。人影聚拢散开,阳光上窜下跳,落日带着人影,消失在暗黑里。
我见过你,那时,村前村后长着许多恍如大海的池塘,烟波浩渺。周围静悄悄。只有村中央,那个名叫泄洪塘的池子旁,年轻的媳妇们,一人一头攥着床单被套,鲜红的牡丹月季鸳鸯被龇牙咧嘴的挤兑拉扯得变了形状。
你的样子烙在我的皮肤上,刻在我的骨子里。躲懒不见的阳光,寂静了天空,白皙了肤色。丝丝入骨的寒凉,孤独了夜晚,臃肿了身形。
相逢何必曾相识。原来,我们是这么熟悉。但是,面对着你,我竟无话可说。春,千娇百媚。夏,炽热多情。秋,五谷丰登。唯有你,用尽词汇也拼搭不出你的样子。高冷内敛隐忍甚至猥琐,或许都有。
直到气势磅礴的语言带着我认识别处的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如今,我已记不起确切的描述,但,你气壮山河的胸怀,和我心中那副山水柔情,相去甚远。
低调的奢华。
孤单里潜藏欢腾。结束和开始,离开和到来,分别和团圆,瘦削和丰满,过去和将来……原来,是这样的你,素面朝天的你,载着我们周而复始沿着岁月的河流,走啊走。
少时不懂你,懂你时,已是中年人。
转身,街道悠长,油光水滑。伞花开在菜市场辐射的小巷里。遍寻小城,轰鸣的挖机不肯歇息,一堆一堆破碎的砖块瑟瑟发抖。行道树的叶子落了一地,摩拳擦掌铺就金黄的季节。来往行色匆匆疑惑着你的消息,偶遇楼下一树枇杷花开,惊喜了的目光,点亮了心情。
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见过你。你冷漠的样子,包含着无限温柔。从屋檐瓦缝里低垂而下长长的冰棱,有个妖娆动听的名字:蝴蝶。肉乎乎的棉袄伸长手臂,指尖轻轻触碰晶莹剔透的窈窕身姿,她仿佛收到了召唤,轻轻一跃,扑入棉袄柔和的怀抱里,棉袄眉眼堆笑,如获至宝,小心翼翼。低头凑到蝴蝶跟前,那副贪恋的模样,带着暖意融融的光环。不知是谁的提醒发酵了传说的魅力:离开屋檐的冰棱,藏身腌鱼腌肉的坛子里,便能使鱼肉置身于冰箱一般,永远新鲜。冰箱,是电视机里才有的物体。
这个断章取义的传说,温暖了低矮的屋檐下,短短的时光。
我见过你。阴沉沉灰扑扑的天空下,有一缕缕着急的炊烟,尚未娉婷袅袅就被遣散在清晨黄昏里。挨着村子接二连三的池塘,塘坝上,芦花飘荡,池中央,水波不动,池塘边,白鹭起飞。一旁的电线杆上,沦落着来不及撤离的鸟儿,它们躲躲闪闪,木讷而听天由命,或许也期待着你手底留情。
我见过你,你裹挟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彼时,我能模仿别人的句子表达我的惊奇,抒发在文字里的,只有暗夜的你:一夜之间,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雪,粗犷又细腻。错过墙角,也绝不错过一片坚强的树叶。从微微动荡的树叶上捋一团雪,放纵雨鞋试探雪的深厚,甚至,怂恿舌尖品尝雪的滋味。
我见过你。梧桐树下水泥浇筑的井沿,足有半人高,井沿和你称兄道弟透着冷冷的清高。但,井沿之内,丝丝缕缕的热气,前赴后继。
我见过你,连绵不绝的阴雨,透骨凉的空气,压制了高低长短不一的呼唤:回家饭。
我见过你,阳光在老屋灰色的墙上画画,人影斑驳。人影聚拢散开,阳光上窜下跳,落日带着人影,消失在暗黑里。
我见过你,那时,村前村后长着许多恍如大海的池塘,烟波浩渺。周围静悄悄。只有村中央,那个名叫泄洪塘的池子旁,年轻的媳妇们,一人一头攥着床单被套,鲜红的牡丹月季鸳鸯被龇牙咧嘴的挤兑拉扯得变了形状。
你的样子烙在我的皮肤上,刻在我的骨子里。躲懒不见的阳光,寂静了天空,白皙了肤色。丝丝入骨的寒凉,孤独了夜晚,臃肿了身形。
相逢何必曾相识。原来,我们是这么熟悉。但是,面对着你,我竟无话可说。春,千娇百媚。夏,炽热多情。秋,五谷丰登。唯有你,用尽词汇也拼搭不出你的样子。高冷内敛隐忍甚至猥琐,或许都有。
直到气势磅礴的语言带着我认识别处的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如今,我已记不起确切的描述,但,你气壮山河的胸怀,和我心中那副山水柔情,相去甚远。
低调的奢华。
孤单里潜藏欢腾。结束和开始,离开和到来,分别和团圆,瘦削和丰满,过去和将来……原来,是这样的你,素面朝天的你,载着我们周而复始沿着岁月的河流,走啊走。
少时不懂你,懂你时,已是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