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我的过年总结

作者:巫献红 编辑:巫献红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02-23 13:26:00
      过年,于我来说其实也无热闹可言,只是在冬雨绵绵连春雨的日子里,一心一意地做着陪读,日子清静无声,一会儿就过完了年。想起马上要开学了,突然惊诧地说:“咦,假期这么快就过去了,好像什么事也没做呢。”儿子说:“娘,你把‘知否,知否’看完了。”我像是终于找到一点日子的痕迹,说:“是的哦。”然后又觉得就这点“事迹”不足于填充一个寒假20个日日夜夜,过了一个年,我总该做了些什么吧?于是就像年终写总结一般,挖空心思寻找自己的“丰功伟绩”。
  
  年前
  
  想来年前我还是干了件大事的。“掸尘”是老家过年的习俗,过年前把家里角角落落打扫干净,杯盘锅灶擦洗清爽,连天天吃饭的八仙桌也要抬到院子里,把桌脚擦洗得露出清晰的木纹,那可是一件大事,全家总动员干一整天。过年的传统不能丢,可现如今家里一个学业繁重,天天赶作业,上培训班,一个工作繁忙,每天早出晚归,有几天晚也不归,倚仗哪个?既已看“知否”,当然得抓住重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总不能耽误我儿读书吧?再看那个“干大事”的,如何说动他放下“大事”来干此“小事”?想起“王大娘子”说“狐媚子功夫也是要天份的”,看来只好做“教导主任”了,于是那人一回家我就开始教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然后强行分配了打扫任务,那人说“好的好的”,说着说着就又走了。
  
  环顾一周,发现只有本人可以担此“掸尘”大任,一瞬间眼前闪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于是扎上头巾系上围裙开始爬高爬低擦洗打扫,一处处细细扫,一寸寸细细擦,用尽“摸爬滚打”、“飞檐走壁”之功夫,一场一个人的战斗从早打到晚,终于累趴下了,不管了,不管了……沉沉睡去。第二天醒来,拽住那个欲出门的人说:“你的打扫任务没完成。”那人翻了翻眼说:“哦,对,我们忘记得早点请家政了哈,等我回来……”等他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窗明几净,门上贴好对联,窗上贴着窗花,红彤彤地漾着浅浅淡淡的年味。
  
  儿子外面上完课回来,一路喊着娘,我在阳台一边忙一边应着,一转身,儿递过来两支粉色康乃馨,说:“娘,这几天你真是太辛苦了,这花送你,希望你健康快乐。”我惊喜不已地问:“这个时候花店老板还没有回家过年啊?”儿说:“附近的几家花店都关门了,我跑了好几条街才找到一家。”我连忙脱了沾满水的胶手套接过来,差点就“老泪纵横”了。
  
  年后
  
  年后我也干了件大事:学会了做煎饼和包子。想到这个,心中一阵高兴,觉得终于在日子的空白里又填进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开始掰着手指算哪天开始做,一直连续做了几天——是的,连续做了几天。事情还是起源于那个被闲置很久的电饼铛。妹妹来看我,也顺便看了那个“著名的电饼铛”(自从发了《厨艺界的唐吉诃德》一文后,它就颇受关注。)。妹妹说:“我婆婆做煎饼从来不用电饼铛。”我心想既是“婆婆做”,她当然也是一个不会动手的主。于是说:“那是你婆婆有绝招。”妹妹却施施然地冒出一句:“我教的。”我立即眼里放光芒:“那你来做给我看。”没想到她又一句:“我没做过。”我眼里光芒闪烁了一下,就又灭了。可我那神奇的妹妹又说了:“不过我也可以教你。”
  
  一个从未做过煎饼的人要教我做煎饼,于是从逛超市开始。为了饼的味道足以配得上“高人指点”的手艺,选了“壹号土猪肉”作肉馅,还精选了几种配料,然后在我浏览过无数遍的“粉区”寻找合适的面粉,经妹妹确认,买了“自发粉”,说用这种粉做出来的饼自然就会松软许多。我兴致勃勃地搬回各种食材,然后就等待“只会说不会做的大师”开口。
  
  我首先把这些馅料一样样切成细粒,然后混在一起炒好。经“大师”品鉴,觉得味道尚好。于是立即要和面开做,“大师”说:“不可,要先让馅料冷却,汤汁凝固才好包。”觉得有理,“大师”到底还是有点套路的。
  
  开做的时候,“大师”还是动了手的,她擀皮,我包馅。我再次动用电饼铛,心里竟有些敬畏之情。做好的饼一个个仔细码进,未放油,盖上盖子,打开开关。一会儿就听到预热的“咔咔”声,我的心也似乎也跳成了这个节奏,想像出锅时的完美景象,不觉得嘴角微微上扬。
  
  大概五六分钟的样子,便闻到了饼的香味,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盖子看,呵!中奖啦!一个个饼两面略带焦黄,比烤之前更“发胖”了些,看着个个有模有样的,不知味道如何?连忙招呼家里大大小小都来捧场,经各位品鉴,确定可以称作饼。妹夫说这未用油煎的饼,倒像一个个月饼,蛮好蛮好。我一听就心花怒放,说:“下一锅刷点油试试看。”儿说:“娘,你这又是在做实验啊!”我说:“正是一次次不断地实验,才有了真理。”于是又开始趁兴做下一锅。
  
  “大师”看我悟性尚可,就在我包馅“收口”的当口指点我:“你看,这个样子就是包子。”我停下仔细端详,还真是包子的模样,便心中大喜:“嘿,我只要把这个放在蒸笼里蒸熟,就是包子啦!”“大师”说:“你也可以不蒸熟,直接冷冻在冰箱,想吃的时候再慢慢蒸着吃。”正是这一指点,我便连做了几天包子,一袋面粉做完了,馅还有剩余,就再次买面粉,馅包完了,面粉还有剩余,又再拌馅料,馅料多了,又揉面……馅馅粉粉无穷尽也。先生终于慌了,说:“我觉得你可以停一下了。”我这才发现,已连续做了好几天包子,我们家也已连续吃了好几顿包子了,冰箱的冷冻室里塞满了包子,那些日子也就这样被包子填满了。
  
  杂事
  
  一个寒假就这些俗事么?非也。既然是陪读,当然也是要读书的。先是捧出一本尘封多年的《红楼梦》,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连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没有好好读过,心中甚是惭愧。于是坐儿身旁,一本正经看宝玉游“太虚幻境”,黛玉进贾府。看了一会儿,眼望窗外说天怎么一直下着雨,于是起身换了一本《瓦尔澄湖》,说这样的天气,似乎更适合读这样的书。读了几页,我忽然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说还是应该看另一本……儿说:“娘,你是不是看不懂?”我说:“不是,不是,好书,好书……”
  
  先生说:“我看还是请你看电影吧。《流浪地球》听说很不错,你看评价……”我连忙扔下手里的“好书”,打断他的话说:“那你还不赶快买票?”其实我对此类脑洞大开的电影并不是很感兴趣,想起之前陪儿子看《美国队长3》,只是兢兢业业对付一桶爆米花。这次到影院的时候我仍然是对爆米花的兴趣胜过电影,先生把一大桶爆米花塞到我怀里,我喜笑颜开。
  
  我一边认真吃爆米花,一边顺便看电影……随着影片的推进,我竟渐入佳境,慢慢被一些场景震撼,然后心里似有一束光,扫过来,扫过去……最光亮处闪耀着希望——地球被拯救的希望,中国科幻片的希望。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最后毅然决然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的那个镜头和《战狼2》最后那个扬着国旗冲过战区的镜头一样让人动容,吴京把自己“客串”成了“主演”,最后又成了“出品人”。 影片结束了,泪光里闪过郭帆最初为了争取一线希望而作的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和3000多张概念图,想起一句话:为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会从中找到答案。也许,人生能为自己梦想疯狂一次,哪怕找不到答案也是美好的吧。
  
  年过完了,寒假清零,唯有杭州的雨最是长情,一直在,一直在。有人推测太阳也去流浪了,但我们的心却要从假期的流浪中回归,抬头能见的开学的横幅是“道路千万条,学习第一条,开学不努力,期末两行泪。”好吧,那就让我们在新的一年好好努力,我的“过年总结”就写到这里啦,谢谢您的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