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玩具回家
案例:与往常一样,早入园的孩子都要到区角里玩一会儿以等待其他的幼儿入园,可是刚来了几个幼儿,我就发现地上的玩具撒了好多,于是我在一旁说“孩子们,快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不要撒得到处都是,要不以后就不让你们玩了。”不知是因为幼儿玩得太投入了,还是听见了不想捡,没有一个幼儿去捡。在以前遇到类似情况,我总是提高了嗓门下命令让幼儿把玩具捡起来再玩。可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灵机一动,拿了一个筐子说:“谁来跟老师一起把玩具送回家,今天谁就可以比赛玩夹弹珠的游戏。”话音刚落,所有的幼儿都放下手里的玩具,抢着捡玩具。一会儿,就把地上捡得干干净净。
在玩具捡完后,小朋友的兴趣完全转移过来了。他们各自分组自由合作地玩起了夹弹珠游戏。看着他们用灵巧的小手把弹珠从这个篮筐夹到另一个篮筐,我心里乐开了花。
分析:假如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孩子们捡完了玩具再玩,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今天的游戏也会失去兴趣。我所采取的“送玩具回家”的游戏,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虽然后来游戏的性质产生了变化,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利用了仅有的筐子和筷子,使游戏进行得热热闹闹。
玩具对于现在的小孩来说并不陌生,几乎每个小孩家里都会有,而且品种还较丰富,如电动的、充气的、毛绒的、拼插的等,在开展主题“玩具真好玩”里,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每位幼儿从家里带两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体验一下共同玩的乐趣,并让幼儿养成按要求摆放和收拾玩具的好习惯。玩具带来后,在我们预料之中,有不少幼儿不让别人玩或碰他的玩具,我们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大家共同玩比一个人玩有趣。例如在《小象要回家》活动中,以送迷路的玩具回家游戏,让幼儿感受玩具也有家,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同时也让幼儿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活动中的不足与遗憾:幼儿动手操作还比较弱,依赖性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