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微心声|暖心向阳 从“心”出发

作者:丁其松 编辑:丁其松 来源:浙江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2-06-21 15:57:45
    和煦春光,芳菲烂漫。在美好的四月,终于迎来了复学的日子!在复学初期,同学们回到学校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的情况,为缓解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焦虑心态,硖石小学精心准备了一份复学心理调试指南,请快快查收吧!
  
  学生篇  回顾美好,向往回校
  
  我们可以回想之前在学校有趣快乐的日子,和同学、伙伴老师一起上课、游戏的时候,获得进步、争得荣誉的开心时刻。我们也可以给要好的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开心事。和家人一起准备好复学所需要的个人用品、学习用品,整理书包,对返校学习有一份期待。
  
  作息调整,适应节奏
  
  根据学校的课程表,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作息表,改善停课期间过于自由放松的作息习惯,要让自己有行动准备,在作息时间上向日常上学期间的习惯看齐。我们也可以请父母做好监督,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快适应复学状态和节奏。
  
  端正态度,制定计划
  
  学会收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降低依赖。当心绪不宁时,做一些容易让自己静下来心的事情,如听音乐、深呼吸、看书、练字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切忌过分自我施压和自我放松。
  
  自我调节,积极面对
  
  学习压力、同学摩擦等,都是同学们复课后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真正治愈通常来自自己的给予。
  
  (1)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自我减压、自我调节,如改变不合理认知、向朋友倾诉、参与体育锻炼、欣赏音乐、运用放松技术等;
  
  (2)积极的自我暗示。采用“收收心”、“我有信心”、“我会学会的”、“我能做得更好”等简单精练的语言做暗示;
  
  (3)学会正向思维,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学会从从消极事件中看到希望,从消极情绪中看到积极的价值。
  
  遇到难题,学会求助
  
  在纠结困扰时,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如家长、老师、同学倾诉,表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宣泄,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能获得别人的建议。因此,必要时,要学会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如向学校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家长篇  循序渐进,逐步适应
  
  家长要营造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要做好榜样,帮助孩子调整作息规律,在复课前让孩子的生物钟跟上学校的节奏;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复课的计划,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加强孩子在家的体育运动,唤醒孩子的身体机能。从居家生活回到学校,容易在心理上造成落差而产生不适应现象。所以,家长要允许孩子有短暂的适应过程。
  
  做好防护,保障健康
  
  每天上学前要给孩子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体温达到或超过37.3℃),或其他症状如:乏力、干咳、腹痛、腹泻等,应暂停上学,并及时报告给学校相关负责的老师。这时可以让孩子在家歇息一会再进行复测,如果孩子发热持续不退,应戴好口罩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告知学校就诊情况。
  
  建议家长每天确保孩子有足够的防控用品:口罩、纸巾、消毒湿巾等。家长应提醒孩子,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4小时就应替换,如果连续佩戴时间不长的话可以适当延长,这种口罩不能重复使用,可以按照每天2个的用量进行准备。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脸型的口罩。
  
  规划生活,加强配合
  
  合理规划孩子上下学交通方式(点对点),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乘坐私家车或步行上下学,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途经人员密集场所时应佩戴口罩。此外,还要保障孩子平时的营养和睡眠,科学配餐,加强营养,尽量不安排外出就餐。多给孩子科普新冠肺炎预防措施,强调科学防病,并在家庭内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防病措施。
  
  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
  
  和孩子们每天利用空余时间参与“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的亲子互动。再忙碌时,也不要忘记,静下心来,每天抽出15分钟,让彼此放下手机,暂时忘记手上的事情,与家人有效沟通交流,陪伴家人,倾听家人。
  
  每天运动不仅有利于锻炼身体,还有利于帮助孩子调整身心状态,做到更好地回归在校学习状态。因此,每天保持1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适时适量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是非常有益身心的。
  
  亲爱的同学、家长朋友们,阴霾散去,我们即将重逢。在防疫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之下,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地照顾自己,保持身体健康,保持稳定和愉悦的情绪,用积极的心态重拾学习节奏,用饱满的状态回到我们温暖的集体。
  
  校园春色正好,等你归来!